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考古>考古发现
临淄考古又有重大发现
贵州文化网发表于:2023-09-04 11:25:40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作者:徐光莹 许珊珊 点击: 评论: 0

临淄齐国故城供排水系统

9月3日,记者从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获悉,临淄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临淄齐国都城护城河和城内河道水的主要来源是都城南部上游的淄河。

近年来,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临淄齐国都城水系进行了考古调查,研究成果论文《临淄齐国都城供排水系统再研究》于2022年9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发表;《黄河流域文化视野下的齐国故城考古公园水利遗址调查研究》列入2022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重点课题。

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韩伟东介绍,经过考古调查,我们确定临淄齐国都城人工水系的功能,不仅是“排水”,把城内的水排出城外,还负责“供水”,即把城外的水引入城内。因此,“临淄齐国故城排水系统”的说法并不准确、全面,应该称为“临淄齐国故城供排水系统”。

已有考古成果已经探明的大城西部的河道主要包括“全长2800米、宽30米左右、深3米以上”的Ⅱ号排水系统及2号、3号排水道口,当时的认识是排水河道的起点源自小城东北处,不清楚水源在哪里;大城东部三段不连续的河道实际为一条南北向河道。通过本次考古调查勘探,明确了其水源均来自淄河。

韩伟东说,临淄齐国都城在营建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其周边的地理环境,设计了一套科学的供水系统,淄河水是该供水系统的源头,主要包括供水主河道、供水主河道东侧两条返回淄河的分水河道、一个“蓄水湖”。

韩伟东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在临淄齐国都城大城外南郊,新发现了人工供水系统,该系统的主河道自淄河北岸的今齐文化博物院地域,引流淄河水,向北经名仕庄园东北,至齐都污水处理厂西北。由此位置分为两条河道。一条河道流向西北,经南关村南、三士冢西,汇入小城东南角的护城河;另一条河道向北,汇入大城南护城河,并与大城东部供排水系统贯通。

两条分水河道均位于引水主河道以东,一条在名仕庄园东北向东汇入淄河,另一条在齐都镇郎家庄南向东汇入淄河。蓄水湖在齐都镇南关村东北、郎家庄东南。通过考古勘探并结合目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发掘成果,临淄齐国都城南侧的供水主河道应当与大城南墙同时建成,建造年代应不晚于春秋中晚期;齐都污水处理厂西北—三士冢西—南关村西—小城东南角护城河这段东南—西北向的河道,建造年代应为战国早中期。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加强对水的利用和管理,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临淄齐国都城供排水系统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古代营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齐国的政治经济等历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临淄齐国都城的供排水系统为我国先秦时期城市选址和营建设计水利系统,特别是人工借势利用自然河道提供了重要实例,也是《管子》《考工记》提出的营城理论的具体体现,并为后世的城市规划设计营造所借鉴。对于临淄齐国都城供排水系统及周边运河的研究将有利于揭示其营造背景、规划设计的理念,拓展齐文化城市考古和齐文化研究的视野,也为当今的城市水利考古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记者 徐光莹 许珊珊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留言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投诉维权:924028811@qq.com 洽谈合作15086320111

黔ICP备12003314号-2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