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闻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考古>历史珍闻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贵州文化网发表于:2020-04-30 20:28:13 来源: 光明网作者:刘洋 点击: 评论: 0

时隔嘉靖皇帝登基230年后,到了公元1751年,天坛迎来了第二次的重大变革。艺术修养极深的乾隆皇帝对嘉靖皇帝的修改也不甚满意。于是,决定按照自己心目当中的天坛进行全面改造。乾隆皇帝又具体改造了哪里呢?今天,就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研究室研究馆员李卫伟揭晓谜底。

乾隆皇帝到了天坛祭祀的时候,他对天坛也产生了几点不满。首先,嘉靖皇帝的“得意之作”大享殿的三色屋顶,让乾隆皇帝觉得不庄重典雅。他将原先三重檐的上青中黄下绿,统一改为蓝色琉璃瓦,并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乾隆皇帝画像 作者供图

祈年殿琉璃瓦的蓝色也称青色,是代表着天的颜色,象征生生不息的天道。祈年殿三层圆形攒尖屋顶,层层收缩上升,仿佛直冲云霄融入天幕,表现了上升的气势。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其实,乾隆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更换天坛的琉璃瓦颜色,原因在于,中国古典建筑对于颜色的使用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譬如帝王的宫殿屋顶大多是黄色琉璃瓦,皇宫内部也常使用金黄色,这是因为黄色是代表“中央”,被其他的颜色拥簇彰显着尊贵。然而,如今天坛屋顶颜色为蓝色和绿色,唯独不见黄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坛是用于祭天的建筑群,皇帝又自称为“天子”,为了表示对天的尊敬,在天坛里不适宜再使用代表尊贵的黄色。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此外,乾隆皇帝对嘉靖皇帝费尽心思建造的圜丘坛也不满意。除了感觉太小,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十分拥挤之外,坛台上面的琉璃砖一到雨雪天气就变成了“溜冰场”, 皇帝和大臣必须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不小心就会摔跟头,乾隆皇帝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清乾隆十四年,他下旨扩建,将不够结实的蓝色琉璃砖,改为了能够代表永恒长久的艾叶青石台面,并且修建了汉白玉柱和围栏。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不仅是中轴线上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天坛外面的坛墙也不能令乾隆皇帝满意。话说嘉靖皇帝当年虽将天坛的规模扩大了,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外坛墙是用夯土筑成,乾隆皇帝感觉不好看、不雅观。他将原来夯土的外坛墙改用成砖包砌,使天坛从外面看起来更加的雄伟坚固。在天坛内还大量补种柏树,营造出深远静谧的空间氛围。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费利斯·比托1860年拍摄的烧毁前的祈年殿

但现如今的祈年殿,也不是乾隆时期修建的祈年殿,而是由光绪皇帝重新修建的。在公元1889年,祈年殿遭到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内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光绪皇帝下旨重新建造祈年殿,但他用不起这么好的木料,使用的主要是松木。而且由于距离明朝建造的时间比较久远,没有图纸图样留下来,只能凭着老匠人们的记忆重建。对比照片可以发现,今日的祈年殿与原来的也有一点点不同,原来的更加瘦高,现在的祈年殿则更加敦实。

趣说北京 | 历经两位皇帝两次重修,现在的天坛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监制:张宁 廖慧 宫辞

采访:刘洋

摄像:李伯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留言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投诉维权:924028811@qq.com 洽谈合作15086320111

黔ICP备12003314号-2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