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魅力贵州>地域文化
走进一个叫中寨的苗族村落
贵州文化网发表于:2023-04-06 21:00:01 来源: 贵州文化网作者:周静 点击: 评论: 0
因为前往吊唁 铜仁市苗学会欧秀昌会长仙逝的父亲欧胜友先生,我得以有机会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中寨村,得以有机会了解一个苗族村子,得以好好欣赏一个苗寨的人文风情。

席间,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学会副会长龙正乔推介说,东部苗族村寨最有名气的,数松江和中寨,值得一观。松江去年曾经路过过,却无暇逗留。中寨,既然来了,闲月不太忙,必须得看看。餐后,龙正乔陪我们江口县苗学会一行,把中寨村粗略地逛了一圈。

这是一个景色怡人的苗寨。一座苍翠的山从远古走来,拢抱着苗寨,数条清澈的溪环绕着村子,流向遥远的远方。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是它难得的景致。在中寨,即使是正午时分,无论是在室内静养,还是在村中漫步,都有潺潺流水声和啾啾鸟鸣声轻敲耳鼓。大自然曼妙的乐音,让人心灵愉悦,顿悟静好岁月。

这是一个物藏丰富的宝寨。一个村落拥有一块奇石,一口有故事的古井,三棵五棵古树不稀奇,倘若一个村落里满坡满岭都是名贵古树,那就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了。苗寨中寨就绝对算得上是这样的奇迹。遍布村子丛林的,是高大挺拔的金丝楠木,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金丝楠木,树高几尺到几十米,树粗一握到几抱不等。从古树上长满了尺许长的老须来看,它们都是有年头的。我的家乡也有几个村落有几株粗壮金丝楠木,像这样连片成林的,却没有。看到这么多金丝楠木,我没有理由怀疑北京故宫里那些高大笔直的金丝楠木出自云贵的传言的真实性。倘若单从经济价值上考虑,凭此一项,中寨村就是个富甲一方的好地方。紫荆是香港的区花,而在中寨,间杂在金丝楠木林里的那些紫荆树,高数十米粗如脚盆,不下十数棵,这给了我又一个惊喜,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粗大的植株。这么高大的紫荆,莫不是香港那些细小的紫荆树的宗亲?在丛林中间或看到一座座风格别致的苗族古墓,又驻足研究一番安息于此的人,是哪朝哪代的文人雅士。

这是一个古朴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村落。进入古树掩映的中寨,宽阔的水泥公路横一条竖一条,我们一行五人最关注的,是欧秀昌先生家的居住地,穿行寨中,我们朝燃放烟花的人家走,一连两次,都是结婚喜庆人家,与欧秀昌亡父的葬礼截然不同。只好问人,边走边问,问询了几次,我们把车停在流经寨子中央的一条小溪岸边,看到墙壁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画着一个箭头,写着两个大大的颜体黑字“欧府”,拐过高过人头的石墙窄巷子,一块茶盘大的平整石壁上,又贴着一张同样的红纸,再拐一个弯,依然是石墙窄巷子,再见一张红纸上的指示之后,我们看到摆满了花圈花篮的欧府。村中帮忙的人看到我们抱着爆竹,拿着花圈,说窄巷子不方便打扫,烟花不能在巷子里燃放,我拿出村口,到集中燃放点给你们代放吧。我这才想起,即使是过喜事的人家,燃放了的烟花纸屑都是扫堆在一起的。

站在欧秀昌家较高的街沿上,回过头来,四望中寨,宽阔的水泥路或深窄的石墙巷道,把个夹杂着古色古香的青瓦木屋与砖混结构洋楼的苗寨,划得像一块块不规则的豆腐,那些房屋,也像葵花子,镶嵌在中寨这朵花盘上,格调高雅,线条明晰,屋舍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不难看出,这个苗寨既传承着古寨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分享着社会发展的巨大红利。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苗族村落。三天前的凌晨醒来,靠在床头上翻看手机,看到欧秀昌先生朋友圈上,是这样的一幅图片:透过车窗,前面是一条灯光通明的宽阔公路,空空旷旷的,拍摄者显然是从车内拍摄的,道路上两排一盏又一盏的路灯冷冷地照耀着这个夜晚,毛毛细雨飘落在车窗玻璃上,离车最近的那一盏路灯,模糊成一团,像给照片打了马赛克,仿佛要把彻骨的伤痛隐藏起来。配文这样写道:“深夜,天下着毛毛细雨,灯光明亮,父亲一路走好,今夜我送您回家……”可以看出拍摄者很有文采。一条条“还盼节哀顺变,祝欧老一路走好”的安慰语像一串风铃,挂在下面,也像欧秀昌夫妇串串下滴的眼泪。欧胜文老先生享寿九十有七,临近百岁。龙正乔告诉我们,中寨苗人讲究孝道,高寿老人多,像欧胜文那样年长的老者,村里还有十多位,中寨算得上长寿之乡了。许是这样深厚的孝道文化和生态文化,影响了一代代中寨人,村子中的明清闱子,肃穆的古墓上的文字,无不显示出这个村寨的文明文化气息。难怪身为铜仁市苗学会会长的欧秀昌先生也是一位文思如潮的苗族作家,还是偌大松桃那一年的高考状元。也难怪苗族汉子吴向必能够从中寨走到贵州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高位。

信步间,不觉又绕到了村口,一座座大山环抱着村庄,房屋上空炊烟袅袅,几条小溪缓缓流向远方。中寨,像一幅画图,随着这烟雾,这流水,慢慢铺展开来……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留言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