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曲艺书画>文坛资讯
情满乌江 ——贵州省散文学会赴余庆大乌江镇采风侧记
贵州文化网发表于:2021-06-27 22:50:09 来源: 贵州文化网作者:周维庆 点击: 评论: 0

◇周维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贵州省散文学会按照省作协“2021年文学创作主题”要求,组织开展“庆祝建党百年.重走红色之路”采风活动。经学会常务副会长伍秋明策划、省作协副主席、学会顾问黄健勇联系,6月18日,在会长秦连渝、常务副会长伍秋明、会长助理雷智贵、副会长肖慧的带领下,由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赫章、都匀等地20余名散文作家及画家组成的采风团,来到余庆县大乌江镇,开展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

1.jpg

大乌江镇建镇于1999年1月,位于余庆县中部,地处乌江黄金水道和国道243线的交汇处,镇域面积258平方千米,辖7村2社区243个村民组11090户34883人,其中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4户2535人,2018年实现全部贫困村出列,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2020年,镇党委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几年来,大乌江镇始终坚持红色传承,奋力推动绿色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相互促进,走生态强镇、产业增收的发展路子,建成了突破乌江纪念园、突破乌江培训学院。他们围绕红色教育、红色治理、红色服务的主旋律,使之成为集缅怀纪念、宣教展示、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为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jpg

当天下午,在镇领导的陪同下,作家们参观了突破乌江纪念园、陈列馆及强渡乌江遗址廻龙场渡口。1935年1月4日,红军将领杨得志率领的中央红军一九军团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在大乌江镇迴龙场渡口用竹筏顺利渡江,挺进遵义并召开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迴龙场渡口是迄今为止唯一保存原貌的渡口。

3.jpg

在清澈美丽的乌江边,作家们聆听了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抢滩登陆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对红军将士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肃然起敬……

4.jpg

6月19日上午,在大乌江镇党政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由伍秋明主持,首先,大乌江镇党委书记韦继军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大乌江镇镇情;秦连渝会长介绍了散文学会基本情况及活动开展、创作成果等情况;余庆县文联主席徐祖勇就余庆县县情、红色旅游打造、脱贫攻坚工作、文学创作等作了介绍。随后,举行向大乌江镇赠送书画及书籍仪式。著名画家杜宁现场赠送画作,学会赠送书法家郑江河为该镇创作的书法作品,革命前辈秦天真之孙秦淮先生赠送记录秦天真故事的书籍。

5.jpg

省作协副主席黄健勇对省散文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希望通过此次采风活动,创作出一批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

座谈会上,学会副秘书长江耀华、胡彦、周维庆以及其他会员纷纷表示,将珍惜此次难得的采风机会,认真创作出出不负期待的作品。

座谈会结束后,在镇领导的陪同下,作家们来到了凉风社区,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驻地遗址——凉风学校。“少共国际师”是由不满十八岁的少年儿童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红军部队,湘江战役后仅剩两千余人。凉风学校学校秉承传承红军优良传统的理念,培养教育学生从小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讲述红军的故事,在他们身上都能看见当年红军的影子。

6.jpg

随后,作家们来到凉风社区农耕文化观光园,这里是一望无垠的万亩“太空白莲”基地、“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以及“水墨石印”景观,这一代风光迤逦,景色迷人,满目翠绿,气象万千,令大家大开眼界。

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了红色教育基地——红渡村。在红一广场,听取了年轻女支书周子婷关于该村“三抓一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举措和打算,参观了抢渡乌江廻龙场战斗指挥部遗址。在村民伍文华家的院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听伍文华讲述当年其外祖父及当地老百姓帮助红军渡江的感人事迹,仿佛回到了那“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场景。

7.jpg

两天的采风活动,作家们收获满满,领略了红色乌江、人文乌江、奇秀乌江和奋进乌江,大乌江淳朴厚重的民情民风和深厚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大心。每参观一处,都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各种诗句跃然纸上。

8.jpg

“绿色诗,红色赋。英雄血染激情路。万里长征千险途,走向胜利第一渡。

红色诗,绿色赋。乌江儿女小康路。脱贫攻坚精神铸,耕读人家美画图。

绿色诗,红色赋。作家重走长征路。百年今昔椽笔抒,碧水赤心华章妒。”

……

(作者系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六枝特区作协副主席)

撰文:周维庆

编审:刘禹涵

责编:韩韦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留言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投诉维权:924028811@qq.com 洽谈合作15086320111

黔ICP备12003314号-2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