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安顺鲍屯村,明代水利工程的活化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28 15:20:4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琦华 点击: 评论:0

 贵州安顺市的鲍屯村号称“大明屯堡第一屯”,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第五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军屯的典型代表。明代古水利工程、内外“八阵图”的村落布局是鲍屯村独有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

[URL]547f07fa7225b4e59b145dc187f65239.jpeg

图说:鲍屯村 来源:网络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为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发动“调北征南”战役,鲍姓始祖鲍福宝奉旨由老家安徽歙县棠樾村入黔征战。征战胜利后,朱元璋为了贵州的“长治久安”,实行留军屯田戍边,鲍福宝选此地建村落。最初村名叫“杨柳湾”,清初隶属安屯置堡,取名“永安屯”,因村民大部分姓鲍,后改名为鲍家屯,沿用至今。

鲍屯村落由内、外八阵构筑形成,主为古时军事防御。内八阵以大庙为核心(中军),内瓮城为纽带。几百幢坚固的石头房屋构成八个防御阵地(八条街巷)。一道坚固高大的石头寨墙,把八阵包围起来,形成一座巨大的“迷魂阵”。外八阵以内八阵为中军(核心)利用其四周七座山峰和邢江河的有利地形,用石墙、碉堡、岩石、壕沟和河沟构筑成八道外围防御阵地。整体布局为一轴两区内外八阵构筑形成,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鲍屯村对于研究明代的筑城历史和明军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和战术具有重要意义。

鲍家屯古水利工程位于邢江河上游,鲍屯先祖为使鲍家屯村寨周边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结合河道与村寨农田的地形地貌,修建了这一泄洪抗旱工程,工程分为:水仓大坝、鱼嘴分流大坝、回龙坝、水碾坝等,共有11道坝,总长730米,沟渠长3.2千米。鲍屯古水利工程是贵州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最为完整,并依然有效发挥水利功能的明代古水利工程,经历600多年的时光仍在发挥作用。由于这一工程的原理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十分相似,被称为“袖珍都江堰”。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