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贵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实施方案,突出目标导向,首次将经营性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考评指标,明确了2022年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空壳村,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300个的发展目标。从制定规划、用活资源、壮大组织、育强产业、金融支持、提升能力、统筹联动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围绕推动党委政府责任落实、加强财务监督、强化考核问效等方面,夯实制度保障,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为全市99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花溪区龙井村发挥村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立足本村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企业联结发展,并通过“三变”模式,吸纳村民入股,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以乡村旅游为基础,配套发展餐饮、民宿等产业,增加村集体收益,实现合作共赢,2022年村集体实现盈利52万元,带动农户400余人。“以前是各家的小年轻争着赶着出去打工,现在是争着赶着回来创业,都说集体带着大家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一条乡愁路”村里的老人这样说道。
清镇市东门桥村立足自身能力提升,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讲政治、善管理的村支两委干部,围绕其自身城中村地理优势而形成的村属农贸市场、粮油市场管理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巩固和拓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修改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探索健全村集体经济内部监督运行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和村民民主监督贯穿村集体发展的始终,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效能显著提升。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益150万元,实现村民人均分红400元。“周支书既是我们的兵支书,也是我们合作社的理事长,大家都愿跟着他一起干、一起闯,大家信任他”村合作社的几位社员纷纷这样说。
与此同时,贵阳贵安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不明、发展机制不活、村干部激励不够、内生活力不足的问题,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按照“小切口、大变革”的改革探索路径,以开阳县高寨村发展经验为范本,深入探索其内在机理,总结出了由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出资控股人,村干部带头入股,吸纳本村村民的个人股本,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其它社会组织等社会股本,共同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公司合股经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1+1”发展方式。“以前村里干产业是干部前面干,群众后面看,现在大家都来当股东,真正实现了村集体有发展、村干部有激励、村民有收获的多方共赢,大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村里发展辣椒产业,种了7个月,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24万余元,光村集体和村民分红收益就有48万余元”高寨村村支书田超这样说道。
据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开阳县高寨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贵阳市委农办、市委党建办联合制定印发了《贵阳贵安关于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明晰了探索发展路径和支持政策措施,计划在全市50个试点村进一步示范推广,旨在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联结发展,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潜能,充分调动村民、村干部及其它有关经营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为全市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畅通新的路径。全市也将继续用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