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抓好就业保民生:直播不仅能带货,还能“带岗”!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04 10:39:27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汪瑞梁 点击: 评论:0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走进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90后的当地青年郭欢正带领工友们加工电池,厂房内一派繁忙。

据悉,入驻毕节四年多来,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秉承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现在可年产小型密封可充电电池2亿只,稳定带动当地群众120多人就业。

[URL]76ea42f5fbd1a98e6dc14c83ec47395a.jpeg

毕节高新区工业园区内,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我们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周边群众到公司上班,既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公司培养稳定的生产力。”企业负责人李庆表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毕节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各项就业政策,不断筑牢稳就业基础,守住保就业底线。

在织金县惠民街道搬迁小区内,“清达制衣”服装厂里每天都有工人忙碌。“为保障搬迁群众就业,我们积极引进企业落户街道,只要能做手工活的群众都可以到里面上班,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该街道党工委委员杨俊说。

[URL]5972b5c800e26d4e8a2f362962c3ff58.jpeg

织金县惠民街道搬迁小区内,群众在制衣厂上班。

作为织金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惠民街道共安置搬迁群众2万多人。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在探索实践。从引进工厂到开设“微创业园”,从免费提供扶贫摊位到鼓励“十大员”公益性岗位就业,从就业定岗式、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到联系劳务输出,惠民街道不断发力,已帮助搬迁群众近1.2万人实现就业。

稳定脱贫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贯彻落实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的要求,持续保持帮扶政策和措施的稳定性,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毕节市就业局局长陈环说,该局不断加强“三类劳动力”就业监测帮扶,促进85.74万名脱贫劳动力、14.01万名搬迁劳动力、1.83万名边缘户劳动力就业,就业率均为91%以上,动态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朝门村,护林员张仲祥每天都会走上山坡巡林护林,履职尽责守护着村里发展的“生态屏障”。“有了护林员这个岗位,我们一年到头在老家除了种地,还能增收10000元。”张仲祥说。

[URL]1a3cd7c7c86e910d094bc920ef760d60.jpeg

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朝门村护林员张仲祥在巡林

作为毕节乡村振兴示范村,朝门村在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同时,想方设法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帮助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朝门村是省级森林村寨,森林覆盖率超过70%,生态保护是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十大员’公益性岗位吸纳37名护林员四季巡林护林,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乡亲们的就业路子。”朝门村党支部书记游永彬说。

据了解,毕节今年通过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04万人、城镇公益岗位安置就业6969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9万人。帮助1.0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1.31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为全力提升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毕节还创新建立“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共收集跟踪600余万条劳动力信息,按月收集推送市内外优质岗位10万个。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857场,促进2.13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创新开展“千村直播”带岗活动,1227个村(社区)1513名主播参加“直播带岗”4636场次,群众在线参与互动达22.51万人次。

今年1月至9月,毕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9万人。与东部54地人社部门开展劳务协作,发挥11个驻外劳务协作站和24个“山海心连之家”纽带作用,共促成31.15万人返岗就业,返岗率97.5%。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就业25.26万人,组织化程度达79.16%。目前,该市在外务工人数达183.94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28.58万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