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去年以来,黔南全力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地区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乡村发展活力充沛,产业的发展,让黔南呈现出了“脱贫攻坚成果稳健巩固,乡村振兴开局见效”的良好局面。
![[URL]d3a7401814869e00e147d1e3b7303bf5.jpeg](/d/file/ywjj/gansuxinwen/2023-01-06/d3a7401814869e00e147d1e3b7303bf5.jpeg)
加强扶持,巩固基础,让产业开花结果
龙里县冠山街道大新村高标准农田四标段乐阳项目点建设正如火如荼,项目现场机耕道、灌溉和排水等建设项目实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土地平整收尾工作。四个多月的时间,曾经分散、不成形的田地经过挖掘机重新翻耕,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田”。
四标段乐阳项目是在2022年8月份开始施工修建,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龙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黔南巩固产业基础的一项举措。
![[URL]025c47c085d7dcf37145a440d5053f7d.jpeg](/d/file/ywjj/gansuxinwen/2023-01-06/025c47c085d7dcf37145a440d5053f7d.jpeg)
2022年以来,黔南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山地农机化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加大资金扶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指导,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6.81万亩。
加快推进惠水雅水、福泉凤山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新增大型农机具、新修建茶园产业路……过去一年,黔南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扶持,让特色产业在黔南大地上开花结果。
不仅如此,在政策支持上,黔南也不遗余力。强化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政策衔接。出台了《黔南州“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黔南州发展乡村产业五年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以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为方向,按照“重点突破生猪、茶叶、蔬菜,提质增效水果、刺梨、中药材”发展思路,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十大专项行动”为路径,集中力量主攻优势单品,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URL]b013b4f02f6854594396331f58842d55.jpeg](/d/file/ywjj/gansuxinwen/2023-01-06/b013b4f02f6854594396331f58842d55.jpeg)
目前,全州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61家、州级203家;获得“两品一标”认证148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6个、有机产品认证9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6个;2022年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3.74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
在罗甸县城西工业园区贵州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存放在冷库中的各种果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的奶茶连锁店总部。贵州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将罗甸本地水果加工成为果酱,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以上。
冷链物流和产品深加工,让罗甸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猛进。不仅在产业的加工方面,在种植生产环境,黔南也立足优势,因地制宜。
2022年7月21日至22日,全国大豆油料生产暨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在黔南州福泉市召开,黔南主推的“2+3”模式备受点赞。而黔南探索出的特色、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新路,也让黔南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建设上稳步前行。
去年以来,黔南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稻油轮作的模式,以稳粮食、扩油料、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总目标,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单产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超额完成“双保”任务。
![[URL]80ee8d5f2378089d69ad5cd3d95b90a0.jpeg](/d/file/ywjj/gansuxinwen/2023-01-06/80ee8d5f2378089d69ad5cd3d95b90a0.jpeg)
长顺县获批国家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排全省第1位,高金、富之源等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相继投产,精深分割产能跃居全省第1位,新增提质茶园23万亩,茶叶产量5.96万吨,增长14%,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都匀毛尖品牌纳入国家精品培育计划、刺梨提质增效面积10.6万亩产量排全省第1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8%,居全省第一方阵……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黔南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黔南 聚焦“六大产业”,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实施“3个100工程”为抓手,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拓宽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效益,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黔南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以“六大产业、五大工程、五大行动”为主载体,以“七单机制”为抓手,部门联动,县市发力,全方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生猪产业方面,长顺富之源、龙里高金屠宰加工项目和罗甸首信等4家规模种猪场相继建成投产,精细化分割产能、曾祖代种猪数量排全省第一,贵定生猪出口香港,推动贵州供港活猪自营出口“零的突破”。
![[URL]2aced403a49b5433f7392523c40fd300.jpeg](/d/file/ywjj/gansuxinwen/2023-01-06/2aced403a49b5433f7392523c40fd300.jpeg)
在刺梨产业方面,完成刺梨基地提质增效10.6万亩,不断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以来,黔南紧扣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育主体、强基地、促联结,以落实“五大行动” 为抓手(实施经营主体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社会化全程服务支撑、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创建等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提升农业经营质量效益。
作者:蒙帮婉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