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黔东南州:稳就业 夯实民生之本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07 20:02:53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王光莉 点击: 评论: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光莉

冬日,记者走进岑巩县思旸镇龙江村耳机加工车间,务工群众正忙着组装耳机。龙江村村民田敏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照顾家庭、干农活、务工挣钱‘三不误’。”

“以‘计时+计件’的弹性管理方式,每人每月能挣1500元至2000元。”龙江村党支部书记向先余说,按照“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免费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服务,村民将产品加工好后再统一回收,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2022年,黔东南州通过深化就业服务,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促进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1.4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为确保稳就业各项措施落实落地,黔东南州建立“州县乡”调度推进机制,实行州级“季调度”、县市“月调度”、乡镇和人社部门“周调度”,层层扣紧责任链条,确保高位推进。

通过黔东南州纪委监委机关第二纪检监察室、派驻黔东南州人社局第一纪检监察组、各县市纪委三方“室、组、地”联动,采取定期集中专项监督与常态化监督相结合方式,同时建立“一对一”包保帮扶机制,紧盯返乡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建立台账,细化帮扶干部“一对一”包保措施,及时促进返乡劳动力充分实现再就业。

2022年12月22日,位于天柱县联山街道移民安置点旁的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热闹非凡,300多名工人在公司大楼前排着队领工钱。

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天柱县在联山街道移民安置点周边,建立东西部协作产业带,引进75家企业,让搬迁群众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黔东南州抢抓“桥头堡”机遇,获得省人社厅16条政策措施支持,2022年争取到中央和省就业补助资金3.04亿元,为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向外稳定务工规模方面,通过“一对一”推送岗位等措施,抓实有组织输出就业,2022年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外出省外就业34.31万人,有组织输出省外就业25.82万人,黔东南州组织化程度达到75.27%;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2022年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帮助全州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6.8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96万人。

在向内抓实就近就业方面,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2022年黔东南州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63万个,安置脱贫人口就业9.13万人;扶持创业带动就业,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16笔3.14亿元,扶持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群体、小微企业自主创业1816户,带动就业6246人;抓好就业创业平台建设,黔东南州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2个、带动就业4.57万人,人社部门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基地)576个、吸纳各类群体就地就近就业3.68万人次。

同时,黔东南州大力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议价能力和薪资水平,最大限度发挥促进稳岗就业“一揽子”政策效应,织密防返贫稳岗就业“监测线”,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据统计,2022年黔东南州统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98万人次,培训后就业人数达85%以上,共为“三类人员”落实就业创业政策1.61亿元。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