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贵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腌腊肉制品的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正确食用腌腊肉制品。
腌腊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或其可食副产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腌制、烘干(或晒干、风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肉制品。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家庭自制腌腊肉制品时,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原料肉,商超或农贸市场购买的肉应具有检疫合格证明,避免使用色泽和气味异常的原料肉;选择在合适的时节进行加工,秋冬季节气温普遍较低,空气湿度较小,不仅有利于水分的散失及风味的形成,而且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要避免鼠虫的危害,做好防护措施。
消费者购买腌腊肉应选择颜色均匀、不过分艳丽的产品。优质腌腊肉肉身干爽、有弹性,用手指按压不会有明显的凹痕,如果肉无弹性还带有黏液,就可能开始变质。购买时仔细闻一下腊肉的气味,腌腊肉应有自然的腌腊风味,有酸败、腐臭异味的要谨慎购买。新鲜的腌腊肉口味更好,腌腊肉存放时间越长,肉制品中脂肪氧化现象也就越严重,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选购生产日期不太长的产品。不要购买 “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保留好票据,以便维权。
此外,腌腊肉制品一般需密封包装、隔绝氧气、保持干燥、低温贮存和避免阳光照射。食用时应严格按照烹制方法进行加工,要做到完全熟透后再食用;拆封产品应冷藏或置于阴凉干燥处,并尽快食用。对于有明显“哈喇味”、外观发生变化或者有明显微生物生长的产品应禁止食用。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