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莆中,男,汉族,重庆綦江人,1987年2月出生,200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现任贵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二队四级警长,一级警司。
从警18年来,陈莆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从一名公安边防部队战士转变为新时代边检民警,他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回馈党组织对他的关心培养。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曾获评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多次受到总站嘉奖。2021年在国家移民管理局举办的转改新警集训中被评为“优秀骨干”“培训标兵”。
一、满腔热忱守边境 群众夸他“顶呱呱”
“我热爱戍边事业,请党组织批准我去最艰苦的边境一线实践锻炼……”2022年3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启动第三批转改新警赴艰苦边远地区实践锻炼工作,陈莆中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提交了申请,在总站组织的欢送会上,他铿锵有力地第一个表态发言。
分配到地处中老边境一线的云南边检总站勐康边检站勐康口岸,陈莆中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掌握了口岸情况和周边辖区民情,决心在国门抗疫一线干出一番事业来。在勐康边检站咖啡基地边境管理执勤点,陈莆中每天的例行任务是查验过往车辆和人员,遇到群众有困难,他就主动请缨,挺身而出。4月的勐康昼夜温差二十几度,陈莆中每天都要穿着全套防护服穿梭于车辆和人员之间,地面三十度,防护服内却高达四五十度。即便如此,陈莆中仍然做到按要求查验,按规定办事。“抵御不了热带温差,就要面临染疫的风险”陈莆中的戍边日志上字字触心。
2022年4月6日,陈莆中跟往常一样身着防护服执行查验任务,清明节过后雨季来临,塌方、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当天傍晚6点左右,陈莆中与其余3名边检民警刚放行一辆货运车通过卡点,准备换岗吃泡面,就听到一男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边检民警求救,得知男子在行车途中一不留神被滑落的泥沙阻断了前行的路,两个前轮陷在泥泞的水坑里,车里还坐着一个老人。陈莆中第一反应就询问车上的人有没有事,了解到老人患有高血压的情况后,他随即向领导报告情况,简单交代换岗事宜,随即带领两名年轻边检民警火速赶往现场。路途中,天空又下起了小雨,陈莆中预判救援难度可能会增大,脑海中萌生先救人后救车的想法,便提醒大家加快速度。大约十分钟后,赶到事发地点,看到车辆打着双闪警报灯,陈莆中顿感紧张,立即打开车门查看老人身体情况,小心翼翼地把老人从车里扶出来,将随身携带的雨衣给老人穿上。随行的三名边检民警和司机设法为车辆解围的同时,陈莆中脱掉装备轻装上阵,一把将老人驼在背上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不多时,前来支援的边检民警接应到陈莆中和老人,半个小时后,老人被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得知老人并无大碍的消息后,陈莆中的心情才有所缓解,回到执勤点,过往的群众和同事们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陈莆中在戍边日志中写到“戍边再苦再难也是职责使命,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作为党员,就要以实际行动解民困、纾民难,积极兑现戍边誓言!”
陈莆中所在的边境辖区有16公里的边境线,他每隔2天都要带领5名巡逻队员执行边境巡逻和卡点过往人员、车辆查验任务,戍边期间,他带领队员们开展边境巡逻60余次,徒步巡逻1000余公里,查验过往人员800余人次,车辆700余辆。在执勤巡逻间隙,他积极参与禁毒和涉疫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向辖区群众、学校师生、跨境货运司机宣讲禁毒知识和疫情防控政策,发放宣传手册,引导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到禁毒斗争和抗击疫情工作中,为严密边境管控筑起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简单的事反复做,群众的事尽心做。转改以来,陈莆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抓在手里,视他们为亲人,把他乡当故乡,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朴实承诺。
二、社区里的保护神 人们夸他“热心肠”
“听说我们这楼顶有人跳楼!”正在家中带孩子的陈莆中听见父亲说道,随即起身前往楼顶查看情况。
糟糕,电梯故障!陈莆中快步冲上楼顶。
此时,楼顶围墙外沿坐着一名年轻女子试图跳楼轻生。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员正在设法营救,陈莆中上前表明身份和来意:“我也是警察,我来帮忙!”
救援人员一边劝阻,一边寻找最佳时机,随时准备行动,情况危急!正在家属苦心劝说时,趁年轻女子不注意,消防员跃身而出抓住女子手臂,陈莆中也纵身一把抓住女子右大臂……危机解除!大家齐心协力将该女子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并将她安全护送至家中。
这是2022年春节期间发生在贵阳市云岩区中天未来方舟的一起真实事件。当天,陈莆中认为是举手之劳并未向队领导汇报,后来与同事们聊天时回忆起此事。
在总站组织的“好人好事宣讲会”上,陈莆中谈道:“那天傍晚,我听到父亲说有人跳楼,就本能地冲上楼去,在与救援人员一起从背面悄悄靠近施救时,我心里也十分紧张,生怕出什么意外导致救援失败。在我们抓住女子手臂用力往回拽的那一刻,胸口的大石才算落了地!”
回想起当时的细节,陈莆中的印象十分深刻,既紧张又担心,同时也很庆幸救援行动的成功。在他看来,见义勇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救下一个人也挽救了一个家庭,向身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作为党员和警察的应尽之责。
日常生活中,陈莆中早已习惯为他人解困纾难,遇到有需要的群众都会主动扶一扶、帮一帮。2020年1月4日晚,陈莆中在下班回家途中遇到小区院里一个小男孩哭哭涕涕的独自游走,他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小孩见到穿着警服的叔叔,立刻有了安全感,便大胆地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家,陈莆中便问他是否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小男孩一边想一边说出了一串号码,陈莆中试着拨打过去,正好是其爸爸,但爸爸生病在家,小孩是自己一个人出来玩耍的,莆中便将小孩送回家中,得到了家长的衷心感谢。2020年4月15日晚,陈莆中出门跑步,发现一位女士睡着在路边椅子上,浑身酒气,意识不清,包和手机都散落在一旁。陈莆中试着喊了几声“大姐、大姐……”,对方没反应。陈莆中正在思考如何提供帮助,女士的手机响了,屏幕上散动着来电显示,陈莆中拿过手机接听起来,向来电人(家人)说明了情况和具体地址,便守护在旁边,直到其家人将其接走。
贵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陈莆中在戍边归队后主动当起小区抗疫志愿者,协助小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讲解,顺利完成夜间巡逻、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搬运物资等高强度防控工作,结合边检民警防疫工作经验为创建无疫小区献计献策,有力维护了小区疫情防控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左邻右舍称赞他“热心肠”。
三、义务军训十六载 大家称他“好榜样”
“陈教官,您好,您是我的学习榜样!”贵阳盲聋哑学校的安新新用手语对陈莆中表示感谢,这是2020年9月军训季总站组织优秀边检民警教官为贵阳盲聋哑学校开展义务军训的一幕。
“口号响亮,素质过硬,训练标兵,爱岗敬业”是陈莆中原来所在的勤务中队官兵对他的真实评价,也给贵阳盲聋哑学校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9月秋季开学季,陈莆中以高亢有力的训练口令和标准规范的指挥程序从军训预备教官团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官团负责人,随即参与了总站为贵阳盲聋哑学校开展的义务军训。
这一干就是十六年,风雨无阻、未曾间断!
每逢盲聋哑学校开学,陈莆中都坚持提前备训,召集教官团队员研究制定训练方案,对接训练流程,敲定训练细节,经常在训练之余和战友们探讨训练方法。通过经年累月的摸索和实践,陈莆中努力克服军训沟通交流难度大、学生耐训程度差异性明显、心理干扰因素多三个主要问题,摸索出一套专门针对盲聋哑学生特殊军训的施教方法,亲手带出一批军训骨干。在总站政治部门的带领下,他主动参与编写《军训手语教材》《特殊军训心理辅导手册》,有效提高了特殊军训的效果和质量。他的教学方法尚属首创,一直被师生们沿用至今,2018年被盲聋哑学校纳入课外辅导特色课程。
2021年9月,陈莆中在参加国家局举办的第二批士兵转改招录民警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期间,仍然牵挂着这个特殊群体的训练任务,时常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与教官团队员和老师们沟通训练情况,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成长情况。19岁的王晓芳是总站执勤二队共建帮扶的第三批帮扶对象,在她的盲人日记中记录着:“陈叔叔每年帮助我们进行军训,大家都很感谢他,(他)响亮的声音让我印象很深,非常感谢他!”
2022年1月13日春节前夕,陈莆中随队参加执勤二队党支部开展的“重走长征路 为民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他亲自驾车将王晓芳一家送到家中,还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助学金送到晓芳手上,鼓励她要乐观积极,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王晓芳的父亲王华握着陈莆中的手语重心长说道:“感谢‘好心人’,感谢您们给了我们全家过好日子的信心和希望!”。
自2003年开始,贵州边检总站已连续19年为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残障学生进行“义务军训”,至今已派出训练骨干80余人次,受训学生累计达3000余人次。陈莆中作为义务军训教官团的特殊教官,几乎每次军训都有他英姿飒爽的身姿和铿锵有力的口令,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陈莆中为盲聋哑学生量身定制的“手语口令”,让学生们都能参加军训,体验军训。正因他真挚的为民情怀和特殊的训练方法,让一批又一批残障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特殊有趣的军训体验,引导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勤奋学习、阳光奋进。
2022年9月,戍边归队后的陈莆中不忘戍边初心,立志将戍边实践收获融入到自己热爱的边检事业中,贵阳疫情防控期间,陈莆中通过视频“云分享”的方式为支部全体党员讲述了一堂记忆犹新的“陈SIR戍边故事会”,受到大家的追捧和认可。正如陈莆中的座右铭所说——移民管理警察总要有所作为,他正以实实在在的爱民爱岗之举,感动影响着身边的群众和战友。
来源:贵州文化网
撰稿:冉静 吴华 温膺伯 文/图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