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成渝贵在地理上呈三角形分布,自古便具有天然的互通互联优势。随着成、渝、贵产业融合、交通一体、文旅互动,流通畅达的西三角新格局已经呼之欲出。
1、共迈大产业步伐
11月2日,位于桐梓县的遵义联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该公司主要生产手机数据线、高清数字连接线等产品,每个月超45万条数据线销往重庆市场。
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只是成渝贵“西三角”大经济圈的其中一道风景。随着三地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提速,贵州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的赤水市、桐梓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县(市)主动融入成渝的步伐正在加快,合作成效已初步显现。
2017年,遵义双盛电气落户桐梓,依托园区提供的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设施,主要生产汽车及工程机械线束,目前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东风小康汽车(重庆)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整车线束配件,2021年产值达到1.5亿元。
作为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桐梓县借力重庆工业发展,围绕重庆“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积极引进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电子通信设备等项目落地。同时结合重庆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进入重庆“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范围,打造重庆的产业配套基地。
贵州省现代城乡经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卫荷认为,贵州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资源是基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关键。贵州产业政策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后发优势突出,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产业互补性互动性强。
在道真自治县,充分依托道真·重庆产业园等已建成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紧紧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面向成渝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绿色食品药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铝土矿、页岩气等产业集群,增强与成渝产业的关联性和聚合度,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当前,道真自治县正侧重重庆市场,紧扣“菜县菇乡”“黔北药库”主导产业方向,做大做强食用菌、中药材、花椒、茶、酒用高粱、烤烟、果蔬、生态畜禽渔业八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进绿色农业品牌建设,着力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市场推广和营销服务等各环节中最大化地体现道真原料、仡山产地等“道真元素”。
“贵州在产业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上,主动对接融入成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的产业捆绑格局,三地要结合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不同于长三角、有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卫荷建议。
2
共建大交通体系
一大早,C6012次“多彩环线”动车从从江站出发,经停贵阳北、遵义、重庆、成都、宜宾等20个车站后,于当日18时42分回到贵阳北站,历时9小时55分钟完成跨越贵州、重庆、四川三省市的动车环线之旅。
这是为全国首条跨省高铁环线——西南铁路高铁环线为基础而定制的环线动车服务品牌。“多彩环线”自去年4月升级为CR300AF型“复兴号”列车开行以来,每天开行的7趟动车组列车上,约有1.5万人乘坐,已逐渐成为成渝贵旅客旅游、探亲、商务、工作出行的首选。
实际上,成渝、渝贵、成贵三个区段间,已经实现了于早、中、晚分别开行精品列车3对,实现了成渝间1.5小时、渝贵间2小时、成贵间3小时的快速交通网络。
“S101桐梓水坝塘至狮溪公路预计年底进场开展前期工作,其他交通路网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11月2日,看着眼前的桐梓县交通地图,桐梓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股负责人张青既满怀期待,又充满信心。桐梓县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许多重庆人避暑康养的首选地。
该县通过转型升级康养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以及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四大行动”等有效措施,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将桐梓打造成“渝南黔北最具品质的旅游目的地”。
除了桐梓县,贵州其他与成渝地区毗邻的县(市)也正积极推动区域交通体系建设,以便更好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时下,金仁桐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在2024年前建成通车的金仁桐高速公路,将补充和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路网,缩短往返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与重庆的时间,构建起黔中经济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
随着贵州、四川、重庆之间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快捷,为沿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多的贵州好货端上了成渝市民的餐桌。
见到桐梓县众鑫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贵生时,他正忙着招呼快递员揽收快递,“今年我们光是面向重庆游客就销售了3000多斤羊肉。”
“我们大力开展黔货出山,推动方竹笋、回锅羊肉等近60种农产品销往重庆、成都市场。仅重庆市场,前9月桐梓县入渝销售超3.7亿元。”桐梓县经济贸易局电商会展股负责人杨武说。
贵州是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在西南地区起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贵州的“高速平原”与融通的高速铁路、发达的航空体系,共同形成无障碍的立体交通网,为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重要基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成渝贵”及其通道沿线主要节点城市打通了衔接大湾区的陆海通道。在这其中,重庆、成都是起点,贵阳是两点线路的重要节点,在共建交通流通体系上成渝贵三方有着共同利益和诉求。
3
共享大文旅资源
数据显示,桐梓县70%以上的游客、60%的旅游收入来自重庆。
而在赤水旅发公司副总经理杨均的记忆里,1999年中国第一个“黄金周”,随着大量重庆人的涌入,一夜之间,赤水的大街小巷里塞满了外地游客。这是赤水人第一次看到旅游业的力量。此后,旅游业与129万亩浩瀚无垠的竹海便成为赤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业”之一,展现出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庆盛夏高温,贵州夏日凉爽,疫情以前,在贵州北部紧邻重庆的桐梓县,每年就有至少15万重庆人就近前来避暑。
从文旅产业发展条件来看,成渝贵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遗迹富集。贵州被誉为“山地公园省”,不但拥有荔波喀斯特、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赤水丹霞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增添别样风情;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风景名胜美名远扬,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景点则以文化底蕴吸引海内外游客;重庆有著名的洪崖洞、大足石刻、黑山谷、武陵山大裂谷等景点,还有九龙坡天香、梁平木版年画、竹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铜仁市开幕的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牵头的“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的成立,打破了旅游区域行政壁垒,将助推旅游投资洼地的形成,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文化和旅游投资商,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有效整合三地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建立无障碍旅游体系,共同做大“蛋糕”、做强产业。
全球权威旅游杂志《孤独星球》中国区总经理关媛媛在听闻“西三角”文旅联盟成立后认为,通过形成交通的共融圈,让游客更习惯在出行的时候把这3个目的地作为同一趟行程中进行考虑。“我相信加强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3个地区的旅游收入,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个地区有不同的底蕴,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这次成立‘西三角’合作联盟,未来它们的三角体系里肯定会形成互通互补的格局,形成不一样的差异化产品和市场定位。”对“西三角”的未来前景,同程集团副总裁、同程文旅CEO王凯很看好,他表示:“以前穿越这三个地区要花很长时间,现在可当天往返,这种调动能力会让这三个地区产生巨大的消费能量,它们互为客源地,也互为目的地。”
加快“入圈”,沿线省市文旅合作动作频频。早上从贵阳出发,中午在重庆吃火锅,傍晚去成都体验夜生活,第二天去爬峨眉山……贵州与成渝在寻求合作上动作频频——赴重庆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推广成渝贵形成西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角的理念;受邀与重庆等省市首次跨区域合作,意图把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赤水市在成都市举办成渝贵旅游精品线路发布会,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等。
作为回应,高铁沿线的其他城市也正在加快“入圈”。
去年5月,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论坛在武隆仙女山举行。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围绕武陵山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山地旅游转型升级、文化旅游国际化等开展主旨演讲和对话,共同探讨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探讨文旅合作发展的新思路。
去年6月,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全球营销推广活动在贵阳举行。本次推介会上,峨眉山景区向贵阳市民展示了地学研学、气象研学、动植物研学三大经典研学产品,并推出了“徒步穿越峨眉山”“亲子家庭游线路”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
这一切意味着规模超乎想象的文旅大三角浮出水面。
4
共绘大经济蓝图
“成渝贵经济圈”的带动效应令人期待。
从地域来看,黔北地区不少县(市)同四川、重庆毗邻接壤,三地居民之间早已开展商贸往来、自由流通等交流,成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社会基础。文化方面,贵州、四川、重庆三地还民俗相依、文化同脉。
“贵州的发展需要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靠拢并融入成渝,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也需要贵州优势资源和拓展空间,‘成渝贵’三角区连续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区域。”卫荷说,“成渝贵”地理位置很近,山水相连人相亲,都同处长江经济圈发展的上游生态屏障,发展和保护的任务相同。
在“成渝贵”三角区内,除了贵阳、成都、重庆,还涵盖了多个重要城市,如成渝贵环线高铁沿线就途经遵义、綦江、永川、荣昌、内江、资阳、眉山、乐山、宜宾、毕节等多个城市。
在卫荷看来,“成渝贵经济圈”不只是利好重庆、成都、贵阳三座城市,对区域内其他多个地级市都有帮助,不仅能带动贵州区域的贵阳、遵义、毕节,也有助于解决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塌陷薄弱的问题。
“贵阳、遵义、毕节三个城市的GDP总和现已突破万亿元,如果能够融合发展,就相当于在重庆、成都之外,增加一座万亿级城市。这对于增强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体量和经济纵深,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卫荷建议,要尽快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有效推进“成渝贵经济圈”建设进程。
在卫荷看来,成、渝、贵产业融合、交通一体,流通畅达的高质量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三方协同共建的大融合大交通大流通体系,将带动“成渝贵经济圈”的大兴旺、大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法 曹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