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纳雍:村合作社“三变”拓宽群众增收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5-24 16:11:27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杨英、王进、高毅、蒲德梅 点击: 评论:0

 

村民为烤烟除草。

眼下,正值烤烟田间管护最佳时节,在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烤烟种植基地里,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破膜、覆土、锄草……一分钟也舍不得停歇。

2016年,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脱贫攻坚期间,该合作社均在中央扶贫专项基金和相关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运作。

村民在烤烟基地劳作的场景。

如今,为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通过党建引领,一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吃大锅饭”的弊病,探索推进“村民变股民、土地变股份、劳力变效率”的运作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烤烟种植,让在基地务工的群众以劳动力入股,不仅平时有务工收入,年底还凭入股土地、劳力付出的多少来参与分红。

村民种植烤烟。

“群众在合作社务工,就是劳动力入股,除了每天有固定工资外,年底还针对劳动力投入多少、劳动效率高低,再进行一次评比分红。”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民建村第一书记曹艺严说。

烤烟长势喜人。

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五组的杨发贵,将家里的9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常年在合作社务工,不仅有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年底还能分红。他对合作社的这种运作模式非常满意。“我家不仅每年有2700元土地流转费,我在合作社干活,每天还有100元工资。到年底,做工越多,分红越高。这样的模式,真的很不错。”

烤烟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该村以村集体合作社为孵化器,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让群众边在合作社务工,边学习烤烟种植技术。待其掌握一定种植技术后,再鼓励群众自主种植烤烟增收。

“我们一直把村合作社作为一个孵化器,凡是前来务工的群众,都要传授他们烤烟种植技术,让他们脱离合作社也能自行种植烤烟。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让全村有种植意愿的村民都能种植烤烟致富。”曹艺严说。

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一组的脱贫户安辉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从没种过烤烟的安辉在合作社务工,掌握了一定的烤烟种植技术后,就萌发了种植烤烟的念头。今年,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他按下自主种植烤烟增收启动键。

“去年我在合作社种烤烟,学到一点技术,今年我就自己种了20亩,边种边学,不懂的又请教合作社的技术员。现在20亩烟苗都长得很好,应该有个好收成。”看着长势良好的烟苗,安辉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如今,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共种植烤烟300余亩,预计每亩收入1500元到2000元,可带动1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

据悉,2019年以来,纳雍县锅圈岩乡民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支付务工工资80万元,累计为全村281户村民分红109万元。(图/文 杨英、王进、高毅、蒲德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