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名单。贵州1集体,3名个人获全国表彰。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组织,每五年评选一次,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国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此次共4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其中,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赤水市文物保护中心(赤水市博物馆、赤水丹霞石刻艺术博物馆)主任(馆长)、副研究馆员韦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张兴龙,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周逸群烈士陈列馆讲解员赵春莉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劳动模范”。
他们为什么能得到全国表彰?
记者注意到,本次被表彰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在长征和遵义会议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展示、延伸上下功夫,共新征集革命文物及历史资料2000多件,使遵义会议陈列馆红色文化有物可陈、有史可讲。
在布展上,遵义会议纪念馆在艺术高度融合提升革命文物资料的陈列布展水平;在思想高度整合拓展革命文物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综合功能,在整合文物资料的“附加值”,拓展“利用率”,延伸扩大文物资料在党性教育活动中的生命力、影响力中,作出突出贡献。
遵义会议纪念馆
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赤水市文物保护中心(赤水市博物馆、赤水丹霞石刻艺术博物馆)主任(馆长)、副研究馆员韦玮,从事文物工作14年,策划招募文保志愿者300余名,签约列保单位协管员40余名,一对一“保姆式”巡护,推进属地包保责任制度落实。
期间,她提炼践行安全工作七化做法,构建文物安全巡查立体网格,培训文物安全实操近200场次,主动对接协调建设项目业主,扎实推动考古调查,制作树立三普文物保护标志,多维采集记录文物数据信息,建成文物信息数据库,抢险加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确保文物安然无恙。
赤水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韦玮进行文保调查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张兴龙,工作16年来,常年扎根田野一线,开展各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完成惠水至兴义公路、遵义至贵阳高速公路等50余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岩画等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先后完成乌江流域李家坪遗址等多项考古发掘工作。
期间,他主持发掘贵安招果洞遗址,累计野外工作800余天,该项目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成果对解决现代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若干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在招果洞遗址接受采访
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劳动模范”,周逸群烈士陈列馆讲解员赵春莉是辽宁人,被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的故事吸引的她,扎根贵州铜仁石阡小城,用自己的讲解传承红色基因。
周逸群烈士陈列馆讲解员赵春莉,作为受表彰的先进代表发言
在不断学习中,赵春莉感受到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十几年来,义务讲解甘溪英雄纪念碑,红军长征经石阡陈列馆,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等红色故事近千场次,倾情讲解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内容来源:众望新闻 文/应腾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