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黔西市:“故乡”李子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8-15 16:50:07 来源:党报头条 作者:郭翰 邓江龙 点击: 评论:0

 走进1500余亩的“水西黄金李”基地现场,漫山遍野的“水西黄金李”让人应接不暇,浓郁的甘甜味,弥漫着山野的空气,清新荡漾在人们的味觉之间。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林泉镇的松树村,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2017年,经过地方的招商引资,贵州故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这里。公司以科研引领产业,以产业回馈百姓,引进新品种试验并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进行技术攻关。聘请以教授级和博士为主的专家顾问团队10余人,成立贵州省故乡李子科学研究所,通过4年多的试验和总结,基本掌握水西黄金李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管理的一整套技术,并于2020年起在专家指导下开始起草“水西黄金李生产地方标准”,今年申报立项,应该是毕节市第一个由企业起草的水果行业地方标准。

如今,公司自有基地1500亩,2021年试投产,2024年有望进入丰产期,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并努力打造成为黔西市地理标志产品。


 

基地负责人介绍:“水西黄金李是一个传统优质品种培育出来的特色水果,但查阅近30年多个省区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得知,其种植管理难度偏高,特别对于高海拔地区种植、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这些年历尽无数的磨砺,就是想通过努力,真正在我区实现水西黄金李高水平种植,成为这个特殊小品类全国的标杆。”

王守定是一个农业产业的“专家”,原本自己可以无忧无虑地拥有自己的生活。但就是出于对农业的热爱,现在就一心扑在这片“水西黄金李”基地上。


 

用王守定的话来说,“毕节太需要几个成熟的农业品牌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地方发展,乡村振兴的梦想。”

王守定也是说到做到,4年时间,基本是倾其所有,都全部付出在这个“故乡”李子基地上,因为他相信,“水西黄金李”一定会唱响地方李子产业的“舞台”、成为毕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小小名片。


 

事实上,“水西黄金李”是一个高质量产品,一般人也许还不知道它的价值。相比于地方的李子,可以说,有很大的区别,不仅果子大,而且香甜可口,真正是一种“故乡”的“回甜感”。

2020年,公司被评为毕节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基地申报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2021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增补为理事单位(贵州第三个理事单位,毕节唯一一个)、同年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China GAP);今年公司正在创造条件申报“圳品”认证,在品质和标准上实现新的突破。

面对着这些荣誉,王守定也有自己很多感慨。他说,“多年来,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公司现在已经投入了近千万,但还是看不到前面的方向。因为农业产业发展就是需要各种因素重视的工作。”

从脱贫攻坚以来,“故乡”李子每年就能实现上百人的就业机会,固定员工就有几十人,大部分都是地方的劳动力。


 

如今,产业带动地方发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故乡”李子产业优越性,会在旅游观光、生态采摘、乡村旅游、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基地负责人王守定的话说“村民富了,乡村美了,我们做这个产业,也就达到目的了。”

这或许也是王守定坚定不移促发展,一心一意做“品牌”的决心。也希望更多喜欢水西黄金李子产业的人们,都能关注这些农业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让他们不仅有希望,更能够带着村民们成为农村的追梦人。带动乡村致富,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越来越在高质量发展的毕节开出艳丽的花,结出香甜的果。

(郭翰 邓江龙)

责任编辑:朱镜薹 审核:杨婉丽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