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岑巩:“鸿雁示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8-30 06:06:22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吴艳平 点击: 评论:0

 8月,正是杂交水稻种子收割的时候,在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沿着S203省道一路向西,途径一个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都能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

“今年收成还不错,明年还可以再扩大制种面积。”在龙田镇龙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看着眼前这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和颗粒饱满的稻穗,龙田镇兴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晏远菊脸上掩不住丰收的喜悦,“亩产值将近3000元,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有搞头。”

晏远菊的杂稻制种基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岑巩县主导产业,同样也是龙田镇的主导产业。为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实践本领强的制种队伍,近年来,龙田镇大力培育“鸿雁”人才,并将村干部、农村党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纳入培育范围,不断壮大制种队伍,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岑巩县龙田镇龙溪村,村民正在收割杂稻。

“鸿雁”展翅,群雁齐飞。晏远菊是“鸿雁”人才之一。2015年,时任兴龙村副主任的晏远菊在龙田镇党委政府的动员下,与人合伙尝试制种了100余亩杂交水稻,当年收获纯利润上万元。“半年时间不到,产值便能上万元,技术、销路也有保障,老百姓可以放心做。”尝到甜头后,晏远菊下定决心,抓住机遇,做好示范作用,改变村里产业凋零现状,带动本村劳动力共同发展。2022年,晏远菊在龙溪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220余亩,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共3名农户发展杂交水稻制种近200亩,共带动当地8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就业。

晏远菊正在与种子公司对接杂稻制种工作。

像晏远菊这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龙田镇目前有15人,直接或间接带动约90户农户参与发展。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不少脱贫户也纷纷加入产业发展大军,积极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种植精品水果、油茶、蔬菜、药材,养殖肉牛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脱了贫,并走上了致富路。

一组组数据印证了龙田镇数年来的努力成果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0亩以上,产值约1500余万元,油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经果种植约6000亩,优质稻种植6000余亩,肉牛存栏3000余头,蛋鸡存栏10万余羽。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大力实施“归雁”行动,加强人才“引、育、用、留”,积极引进新型、现代化高效产业,加强与本地龙头企业沟通合作,乡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图/文 吴艳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