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卫健系统:从严从紧,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9-14 16:39:14 来源:毕节试验区杂志 作者: 点击: 评论:0

 自我市织金县、黔西市素朴镇相继发生疫情以来,毕节市卫生健康系统迅速响应,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快速拧成一股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要求,采取从严从紧的方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疫情发生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抽派防疫专家下沉一线指导,调集近8000名医务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正面舆论引导

坚持正面发声,全面做好信息推送、摸底排查、人员管控等工作,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决果断,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力以赴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持信息畅通。按照“逢阳必报”的要求,第一时间完成网络信息直报,并及时通过“健康毕节”“毕节发布”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患者活动轨迹。同时,会同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发布各类防控宣传、防疫应知应会知识等消息,积极引导全社会科学、理性认识和对待疫情,切实增强了群众的防护意识和抗疫信心。

及时开展流调排查

从全市卫生健康、疾控、公安、工信等部门抽调610人组成9个联合流调小分队,坚持“日部署、日研判、日追踪、日反馈”,及时排查密接、次密接和相关重点人员,及时采取隔离管控措施,滚动深入流调,对已追踪到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医学观察。

严格规范隔离管控

根据隔离病房、隔离酒店的储备情况,迅速启动隔离点使用预案,规范落实好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工作,严格落实“四个绝对”(绝对不能擅自进出、绝对不能相互串门、绝对不能发生交叉感染、绝对不能出现风险外溢)要求。全市共准备隔离点338个,隔离房间总数41717间。目前,已启用隔离酒店57个。

有序开展全员核酸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立即组织市、县两级核酸检测力量对密接、次密接及其他风险人群和静态封控管理的重点区域开展核酸检测,做到人、物、环境同检。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固定实验室2个,启用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全面有序推进核酸检测工作。

及时转移病患救治

迅速组建负压救护车转运工作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将阳性人员通过负压救护车转运至贵州省将军山医院目前,患者病情平稳,专家组正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开展有效治疗。同时,建成并启用3000张床位的毕节方舱医院,已开始收治患者。

加强物资储备保障

切实加强对生活物资的统筹保障,封控区域实行物资配送上门、服务上门,对特殊困难群众实行“一对一”服务,保障好群众日常生活和防护需求。各级医疗机构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要求,做好隔离衣、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目前,我市医疗物资储备充足,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加强重点领域防控

加强医疗机构出入口测温扫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严格落实陪护制度,严禁探视,严格执行1人1陪护的要求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确保医疗机构不发生疫情传播;加强精神病医院、托育机构、养老院、敬老院等重点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监管,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增加核酸筛查频次,严格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加强风险人员排查。对从贵阳以及新疆、西藏和成都等省外高风险地区返毕人员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建立台账,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凝聚抗疫力量

全面加强对核酸采样、检验人员和流调人员的储备、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分别从全市各县(市、区)卫生健康系统紧急支援专业技术人员,充实织金流调、采样、消杀、检测队伍力量。目前,全市培训合格核酸采样人员21132人,为开展核酸检测做好储备。共派出医务人员1056人支援贵阳、4410人支援织金。另外,毕节市共有8台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其中4台支援贵阳,4台调往织金投入使用。

严格做好就医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对急危重症患者、血液透析病人、孕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群众急需的诊疗服务保障。

 

下一步,毕节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抢抓疫情防控“窗口期”,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强化统筹调度,深入流调溯源,科学组织核酸检测,加强隔离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控制住疫情传播。

来源:毕节试验区杂志

编审:吴 勇

核稿: 龙治黔 

编辑:刘春前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