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彝寨山村的“蝶变”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0-10 16:58:13 来源:毕节晚报全媒体 作者:张永飞 周婕 点击: 评论:0

   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响水乡青山村,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好客的村民,酿成一杯浓浓的彝族美酒,那样甜美、醇厚,让人久久回味……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村落多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路难行、水用挑是“第一名片”。“以前,出门一脚泥,运点东西全靠人背马驮,还有村民很懒,经常酗酒。”谈起以前的青山村,村民樊国江直摇头。

青山村广场。饶以中 摄

  青山村广场。饶以中 摄

  青山村辖12个村民组864户2989人,全村68%以上人口是彝族,彝族文化已有40余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彝族民族风情。

  “青山”之难,难在缺乏“幸福路”。青山村距离响水乡政府不足6公里,但泥泞的道路成了制约村里发展的直接因素,村里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

  “村民要想富,必须先把路修通,只要路通了,环境改善了,村民想发展的精气神才会足。”青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思雪说。

青山村辣椒生产加工运输线

  青山村辣椒生产加工运输线

  2017年,青山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兴修旅游大道——竹青路,并将旅游大道连接东清高速出口。同时,通过挖掘青山村彝族文化,将破、旧、危老民居统一改造成富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民居,既让村民住进了安全有特色的新房子,让出行变得便利,也为青山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年四五月份,我们村里漫山遍野的玫瑰花就开了,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游玩,村民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腰包也鼓起来了。”王思雪说。

  同年,响水乡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形式,在青山村大力种植集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玫瑰花,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而青山村借助这一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借鉴“塘约经验”,实施“村、社、企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

  “由合作社统一给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产出的玫瑰归农户所有,农户可选择自卖或由公司统一收购的方式销售产品,以此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王思雪介绍说,目前,全村共有386户群众种植玫瑰花1826亩,通过加工成玫瑰糖、鲜花饼、玫瑰豆腐等美食,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同时,青山村还依托交通优势和彝族特色优势,不断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打造彝族风情农家乐5家、民宿5家,床位有170余个,年接待游客最多超过10万人次,青山村从“穷旮旯”变身“网红旅游村”。

  十年之间,这个彝族村落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面向可期的美好未来。(张永飞 周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