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2 日,记者从六盘水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六盘水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开拓进取,探索创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并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规划、统筹发展的原则,有机衔接医养、养老、健康、体育、旅游等,编制印发了《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了康养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与目标,统筹安排森林康养产业布局,制定产业实施的新思路、新路径,优化提升现有森林康养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点鲜明、特色突出的产业优势。同时,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六盘水市 " 十四五 " 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六盘水市 " 十四五 "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强化基地建设,助推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环境、绿色养身的森林食材、内涵浓郁的森林文化等资源,运用现代经营技术模式,结合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种植和抚育各种类型的康养林,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建设以森林康养、运动、养身等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6 个,其中 1 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是第一批获批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之一)、4 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 个中产联授牌森林康养基地。
强化林旅融合,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坚持 " 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 " 相结合原则,鼓励支持现有的森林康养(试点)基地,采用 " 景区 + 标准化 + 康养业态 " 模式,重点完善旅游交通、综合服务、环卫设施、旅游安全、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适度适时发展森林康养业态,增加森林康养设施,实现各类森林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强化提升建设,保障民生康养新需求。" 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 10 公里 " 是今年六盘水市 " 十件民生实事 " 之一,是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为人民大众带来福祉的现实体现。截至目前,已全面提升建设森林康养步道 10 公里,配套建成森林浴场、宣传标识系统、生态环境检测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并已向游客及森林康养人群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条生态步道、文化步道和健康步道,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态幸福感。
强化森林保护,筑牢康养发展新资源。六盘水严格有序推进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持续开展森林资源保护 " 六个严禁 "" 绿盾 " 等专项行动,对排查发现的涉林案件做到线索核实率、行政案件查结率、刑事案件移送率和往年涉林案件行政处罚执行率均达 100%,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康养资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森林城市 "" 贵州水城国家杜鹃公园 "" 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 "" 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 "" 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 "" 中国红豆杉之乡 " 获得国家部委、协会授牌,全市 " 国字号 " 生态名片增至 10 张。
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顺应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时代要求,契合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成效紧密结合起来的时代要求,实现了现代林业与 " 百姓富、生态美 " 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共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6 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3 个,森林乡镇 19 个,森林村寨 70 个,森林人家 672 个。尤其是今年 11 月,该市获批 " 国家森林城市 " 称号,森林蓄积量达 1900 万 m3,森林覆盖率为 62%。
李梦秋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