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四新”引航扬风帆 “四化”发力写答卷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25 21:55:22 来源:毕节日报 作者:韩磊 陈曦 点击: 评论:0

             隆冬时节,阴晴不定的天气主宰着山里的气候,氤氲厚重的雾气常常萦绕山间,山的轮廓好似一幅黑白素描,坚韧而不失内敛。这,便是冬日里乌蒙大地的基本格调。

在这样的时空里,乌蒙深处的毕节依然生机盎然、活力迸发——被冰雪浸润的威宁“三白”走俏市场,毕节高新区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奢香古镇的城市梯田间游人如织,百里杜鹃锶锂温泉热气升腾,发展的昂扬张力正在积蓄孕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站在岁末年初回望,一年来,毕节全市上下抢抓国发〔2022〕2号和国函〔2022〕65号文件重大政策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截图_20221224212333

7月25日,轮船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河面上驶过

农业现代化风生水起

清晨,露凝霜重、寒风瑟瑟,海拔2500多米的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一片雾锁云笼。

走进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收割、装篓、称重、运输……宽阔平整的菜地里绿油油一片,十几位采收蔬菜的村民们手起刀落,把一颗颗带着露珠的白菜、莲花白砍下,搬运装车。

基地当天采收的100余吨新鲜蔬菜,将发往毕节城区,从田间地头走进菜市场、超市,最终走上人们的餐桌。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多年以来,双龙镇农业模式单打独斗、靠天吃饭,收成全看年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在农村的广泛推广应用,土地、人力、生产要素等资源得以整合,把原本一年一种的土地变成了一年三种甚至四种的增收沃土,农民的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般一年比一年高。

8月21日,村民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水潮社区<a href=//www.hp-dv.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阳</a>供销集团蔬菜基地对蔬菜进行管护

8月21日,村民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水潮社区贵阳供销集团蔬菜基地对蔬菜进行管护

产业兴,百姓富。在毕节,像威宁双龙镇这样,立足资源禀赋,在田土里做文章,实行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模式,已在全市广大农村全面铺开。

近年来,毕节始终坚持“三农”主体地位,紧盯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充分发挥气候、土壤、海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聚焦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肉牛、家禽等八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毕节从农业大市向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强市转变。

将“大数据”运用到了农业上,是毕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借助农业大数据中心,威宁自治县2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的生产数据、现场视频数据、实时环境数据均可实时汇集到当地的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监管提供数据基础。

为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短板,近年来,毕节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517.91公里、排灌沟渠317.54公里、蓄水池356个,平整土地12.80万亩,规模以上坝区舞起产业发展的“龙头”。

威宁自治县秀水镇蔬菜种植基地

威宁自治县秀水镇蔬菜种植基地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毕节把农机推广应用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和技术服务指导,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装备拥有各类农机具171.2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613.32万千瓦。

地还是那片地,收益却翻了好几倍。现如今,行走在毕节的山山水水间,蓬勃兴起的农业产业托起了群众的乡村振兴梦。

新型工业化步履铿锵

时下,走进有“工业桥头堡”之誉的毕节高新区,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随处可见,各企业生产线马力全开,全力冲刺全年生产目标。

在贵州菲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伴随着机器高速运转,裁剪、打耳、分拣、包装、杀菌……一个个成型的口罩源源不断地被打包装箱。

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一支支高温可充电电池在完成极片制造、电芯合成、注液静置等工序后进入仓库。不久后,它们将被广泛应用于航模、机器人、扫地机、剃须刀等工业与民用产品上,产品畅销国内外。

12月13日,工人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

12月13日,工人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

工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毕节狠抓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坚持巩固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奋力做大做强工业产业。

在巩固传统产业上,以煤这个最大的资源优势为牵引,依托煤、做足煤、不唯煤,持续扩大煤电产能,做好“煤、电、烟、酒”四篇大文章,牢牢稳住工业经济增长基本盘。

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方面,聚焦党的二十大部署,抢抓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大力发展轻工纺织、新型建材、生态食品、包装材料、新能源电池、铸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探索地方国有企业参与资源开发机制,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推动工业实现大突破。

在具体推进实施上,毕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大突破、五年翻一番”的总体计划,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将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等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抓手,在做大存量、培育增量、优化结构三方面做足文章,工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2年12月13日,工人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2

12月13日,工人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

“今年,我们争取到新型工业化和新动能基金13.25亿元,支持锂电材料、煤矿产能提升及智能化改造等9个项目,带动项目投资41.49亿元。争取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91亿元,用于煤电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市本级预算安排7300万元,用于清洁能源利用、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智能化矿山建设等,累计支持137个上规入统中小企业……”12月20日,毕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财政支持“四化”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晒出”了毕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数据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毕节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落实惠企政策、强化发展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的生动实践。

新型城镇化有里有面

行走在毕节城区的大街小巷,置身于整洁干净的街道,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流连于休闲广场、公园绿地中的人们,悠然自得、好不惬意。“这里环境好、离家近,健身器材等设施也很齐全,真是方便又舒心!”在南山公园锻炼休闲的市民陈女士说。

“以前小区房屋老旧,院落里杂物乱堆,一下雨路面积水湿滑,沿路两边电线密如蛛网。”对于七星关区麻园街道洪山社区这些年的变化,社区居民葛传庆深有感触:“现在经过改造,路面不积水了,门前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善,老小区焕发了新活力!”

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是毕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利民为民的一大举措。近年来,毕节在中心城市建设、县域城市发展、特色小城镇开发上下足功夫,下大力气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补齐城镇短板、做强城镇经济、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吸纳力,努力建设黔滇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0

除了不断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毕节还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牵引,通过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培育文明新风,让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持续健全城市排水系统、道路、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绿化、亮化城市环境,治理城市“脏乱差”。

——实施社会事业攻坚行动。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升级进度,有效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实施文明培育攻坚行动。认真落实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落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理论宣讲讲座,提升群众意识,转变观念。

……

以基础建设塑形,靠文明提升铸魂,汗水浇灌着实干,让毕节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更加“有里有面”。

4月22日,市民在<a href=//www.hp-dv.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毕节</a>市图书馆内阅读。 (3)

4月22日,市民在毕节市图书馆内阅读

现如今,置身于毕节的各大场所,小区里,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马路上,乘客自觉排队上下公交车,礼让斑马线成为自觉行为——潜移默化中,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一座美丽、和谐、文明的幸福之城正呼之欲出。

旅游产业化提档升级

冬日的乌江源六冲河碧波荡漾,晴好天气里,河畔新建的旅游公路上,车辆往来穿行,虽然已进入旅游淡季,秀丽的画廊风光依旧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

而在毗邻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温泉水滑洗凝脂,正是冬季泡汤时。连日来,花舍、濯樱谷等温泉酒店人气火热、游客盈门,温泉再度成为游客追捧打卡之地。

走进依山傍水的百里杜鹃花舍锶锂温泉酒店,环境优美清幽、别墅错落有致,各种温泉汤池错落分布在山林间,别具一格。温泉泡池内游客成群,热闹非凡,人们在温暖的泉水中尽情放松自我、好不惬意。

微信截图_20221224211800

7月25日,游客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观景台拍照赏景

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和百里杜鹃温泉康养游的崛起,是毕节推进全域旅游,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毕节充分用好花海洞天、凉爽天气、清新空气、特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下更大力气做精旅游规划、做强旅游主体、做旺旅游业态、做优旅游服务,更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旅游的新期待,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特别是以百里杜鹃、织金洞“双5A”景区为引领,主动适应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业发展新常态,精心打造一批旅游新业态,精心设计一批旅游新路线,做好“旅游+”文章,大力推动康旅、交旅、农旅、商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不断擦亮“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打造避暑、休闲、度假、康养胜地。

7月30日,游客在<a href=//www.hp-dv.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毕节</a>市织金洞景区游览

7月30日,游客在毕节市织金洞景区游览

一业兴,百业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毕节正创新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旅游成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助推器。”

……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包括毕节在内的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使命任务,为贵州改革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时代东风浩荡,新征程大有可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毕节正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毕节新篇章!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