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经济频道  
订单农业旺 农户腰包鼓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6 13:44:2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杨小友 点击: 评论:0

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滑石村折耳根基地,村民沈启江正在管护作业。“48亩折耳根,与公司签订了订单,增收有保障。”他满脸笑容。

近年来,我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为纽带,发展订单农业,单家独户小农生产融入产业链,重构农业生产体系,质优物美的山珍跨越重峦,走向广阔的大市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谱写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交响乐。

订单“飞”入农户家

仲春耕种忙,在安顺市西秀区,安顺秀丽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准时下达。从年初开始,该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服务,鲜椒采摘后直送公司烘干线。

“以前种地像押宝,现在订单就是‘定心丸’。”鸡场乡鑫堡村村民陈秀妹与公司签订了订单,今年辣椒种植面积20亩。

“订单种植,技术有保障,采收后运到公司工厂,下午就能拿到钱。”陈秀妹说。

订单农业的春风,吹散了农户的忐忑。从黔东门户德江县2万亩鲜食玉米订单下地栽种,到赤水河畔仁怀市26万亩酒用高粱订单进入管护,再到安顺市平坝区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订单农业串联起千家万户,以政府搭台、企业下单、农户执笔绘就“种有定向,销有方向”的锦绣图。

散户融入产业链

订单农业正在改写山乡的叙事:通过组织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对接,实现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

黔西南州引进广东粤旺、贵州蔬菜集团等10余家优强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方式,引领2.3万户农户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蔬菜的新路。

两山天麻产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在毕节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今年计划带动1万户农户种植天麻10万亩。

订单农业穿针引线,使分散的农户参与到现代生产和市场中,我省广大农户按标准、科学种植,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农民增收致富。

奔向增收新天地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扁担村村民姜农伍说:“订单种植的小黄姜,年年收入稳定。”

几年前,他还为种植小黄姜市场不稳定焦虑,姜价时高时低,收入波动大。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后,生产姜系列深加工产品,与农户签订订单,按2元每斤保底价收购。

姜农伍成为订单种植户。“我家5亩地,按公司的要求种植,去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今年也不低于这个数。”姜农伍说。

在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下,镇宁小黄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一年可出栏两批,这批1500头猪,6月底就可出栏。”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村民肖孝从2016年开始与安顺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签订养殖协议,公司提供猪崽、技术等,回购养殖的生猪。9年来,肖孝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00头扩大到1500头,收入年年增加,去年纯收入70多万元。

订单农业精准搭建起城市消费需求与乡村产业供给之间的桥梁,推动了城市消费品质的升级,同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广大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筑牢增收根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经济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