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聂蕾
当烂漫花海遇上“花样”思路,乡村的“美丽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近年来,我州多地发展“花经济”,通过“赏花+”模式延伸产业链,将短暂的“花期”转化为持久的“财期”,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走进施秉县甘溪乡花漾河畔生态庄园,200余种花卉种植其间,随季节次第开放。每到盛花期,庄园里花朵如云似霞,花瓣随风轻舞,游客们或漫步花间,或驻足拍照,孩童的欢笑声与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和谐图景。谁能想到,这片“网红打卡地”曾是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山?
“五年前,我们看中了这里的土质和气候,决定发展花卉和水果产业。”庄园负责人张安绮说道。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庄园以“赏花+”模式为核心,打造四季主题花海:三月樱花、五月玫瑰、七月绣球、十月粉黛,不同花期吸引不同客群前来观光打卡。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庄园还引入优质农产品加工技术,将鲜果和鲜花加工成干花、果干,开发出鲜花饼、花茶、香包等特色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的花漾河畔,围绕“以花造景、以景促游”的发展思路,联合周边的望城村、高碑村打造“支部带动、群众参与、游客满意”的周末乡村游、赏花游等旅游产品,配套开发了采摘体验、亲子游乐、休闲垂钓等10余项乡村特色消费项目,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2024年,甘溪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曾经的荒山真正蜕变为助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如果说施秉是以花为媒,那么镇远县则是以花为约。每一年的春天,镇远县都会结合当地桃花、梨花盛开的时节,打造一场诗意盎然的“花语节”。活动期间,游客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满目的春花,还可以参与桃花诗会、国学研学游、逛花巷、游花船、坐花车等一系列以花为主题的活动,享受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这种活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游客陈先生开心地说。
“花语节”更是镇远招商引智的重要平台。通过系列活动,当地向客商展示“山水福地·千年镇远”的文旅蓝图,吸引多家企业签约投资。每年活动期间,古城餐饮、民宿爆满,农特产品、文创商品销量翻番,为镇远县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五月的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菊花园,则迎来了一年中绚丽时节。金鱼草、萝卜花等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好不美丽。“五一”假期,这里成为周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不少游客带着家人前来,感受美好时光。“特意带孩子来看花,坐着小火车缓缓穿行在花海里,还是很惬意的。”来自贵阳的游客潘女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麻江县依托县内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四季花海菊花园,不断完善园区设施和服务,新增网红桃林、七彩风车、风筝长廊等一系列的旅游业态,打造集花卉观光、文化旅游、亲子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实现以生态“颜值”撬动经济“产值”,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更多特色文旅产品,让‘美丽经济’持续绽放。”菊花园负责人说。
和风轻拂,繁花似锦。我州各地以自然禀赋为底色,用差异化旅游产品破题,将短暂的花期延展为四季可期的产业链条,让观光休闲的“流量”沉淀为乡村振兴的“能量”。如今,随着农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我州的旅游产业将如漫山芳菲般,在高质量发展的春风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