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首部大型原创贵州花灯戏《七妹与蛇郎》亮相国家大剧院,参加“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此番受邀参加展演,不仅是对贵州花灯戏艺术魅力的肯定,也是自2021年7月贵州花灯戏《红梅赞》赴国家大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后,时隔四年再次亮相国家级艺术殿堂。
演出现场 摄影 凌风
贵州花灯戏历史悠久,《七妹与蛇郎》作为贵州省花灯剧团成立后的第一部原创大戏,以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线,以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为蓝本,融汇传统精髓与现代审美,讲述了张家七妹与蟒山捕蛇青年蛇郎相识、相爱,被张家大姐嫉妒陷害分离,最终又与蛇郎破镜重圆、终成眷属的故事,是一部扬善惩恶、劝人向善的传统戏曲佳作。
《七妹与蛇郎》在传统花灯戏“三小”(小旦、小丑、小生)表演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根据此前演出专家指导意见进行打磨调整,导演苏捷在原有故事框架中恢复老版“蛇精”这一反派角色,以此增加戏剧冲突张力。剧院“持续打磨,让经典焕发时代光彩”的理念在综合呈现中得以体现。
演出现场 摄影 凌风
在舞美设计方面,《七妹与蛇郎》采用“虚实相融”的设计理念,通过“蛇窟”“茶山”“井口”等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奇幻世界。剧中通过“蟒山定情”“蜂翁说媒”“破镜重圆”等经典桥段,充分展示了贵州花灯戏独有的艺术特色。在“茶山对歌”场景中,演员们手持竹篮在茶山载歌载舞,将贵州方言的幽默诙谐与花灯曲调的欢快灵动巧妙融合,让观众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贵州民俗画卷;“蜂翁说媒”则精彩展示了传统花灯的“矮桩步”“扇帕功”,让人眼前一亮。
此次展演的最大亮点,就是“老中青少”四代花灯人同台,生动诠释了贵州花灯戏的蓬勃生命力。舞台上,老艺术家举手投足间沉淀着六十余载舞台功力,年轻演员们眉眼流转中跳动着数字时代的灵动韵律。这场四代花灯人的艺术接力,不仅为花灯戏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更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书写了地方戏曲“活态传承”的时代答卷。
演出现场 摄影 凌风
“剧院通过建立系统的艺术档案、数字化保存表演程式、创新青年演员培养机制,让传统艺术基因在当代文化土壤中持续裂变,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花灯戏数据库,实施贵州花灯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已先后出版多部专著及影像制品,为贵州花灯戏的保护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所构建的‘传帮带’体系正在书写着非遗活态传承的现代范式。”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龙国洪说。
经过半个多世纪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弘扬,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的传承保护单位,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文 陈元)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