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毕节年均新增人才8.68万 从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进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7 11:20:27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马红梅 点击: 评论:0

6年间,毕节年均新增人才8.68万

从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进发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2018年的72.32万人跃升至目前的124.4万人,年均新增8.68万,总量居全省第二;技能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33.13%,增量和增幅均为全省第一——这是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在人才工作上交出的亮眼答卷。

  从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加速进发,让“人才集聚新高地”的轮廓在乌蒙深处愈发清晰。

  聚力攻坚 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已在旅游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崔明敏,至今依然怀念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求学的时光:“那里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11年前,得益于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谭佳的指导和鼓励,性格内敛的崔明敏在贵州导游技能大赛中拿下了三等奖。此后,她踊跃参加技能比赛、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毕业后顺利进入贵州旅游行业。

  距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5公里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来自赫章县的陈晓敏正在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苦练技能。

  作为“订单班”培养的学员之一,陈晓敏凭借出众的技艺获得学校合作车企的就业承诺:“毕业即就业,月薪不低于6000元。”

  一幕幕奋斗篇章,正是毕节职业教育振翅高飞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毕节市聚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力实施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培养工程,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达标创优行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24年,毕节新增省级优质中职学校3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累计达到7所;举办校企合作“订单班”58个,培养学生2320人;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提升至8.56万人,较上年度新增0.47万人;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累计培训22.02万人。

  激活引擎 开创就业培训新局面

  4月26日,当近9000元工资打入账户,23岁的李婷真切感受到一技之长带来的踏实感。

  今年初,她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爱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25天“无人机+商业吊运”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她还创办吊运服务队带动5人就业。

  这所毕节首批获中国民航认证的培训学校,已累计培育300名无人机应用人才,就业对口率超80%。

  走进同样具备提升就业硬实力的毕节市佰艺职业培训学校,“毕节建工”电工班学员满座,他们正专注于照明线路的安装实操,280个课时后他们将考取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特种作业操作证。

  近年来,毕节紧扣“两区一典范一基地”定位,深挖人力资源“富矿”,以精准职业技能培训激活就业引擎:2024年,全市分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8.65万人次,累计培育“毕节工匠”等技术技能人才6.06万人;构建“一县一基地”培育网络,建成市级就业技能网络培育平台及9个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就业服务体系同步升级——人社部示范项目高质量落地,“毕就业”微信小程序迭代优化,“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9个“零工市场”、880个零工驿站及3716个村级就业信息平台织密城乡服务网络;创新“1+N”劳务协作模式,与80个城市建立稳定合作,建强30个劳务协作站、28个“山海心连之家”,带动190余万劳动力外出务工。“夜市招聘”“零工驿站”等创新举措,让就业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6万人,助力4.3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9.25万名脱贫劳动力、15.61万名搬迁劳动力及2.81万名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

  强化供给 人才引育取得新进展

  5月12日正午,毕节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诊室门前患者络绎不绝,副主任医师王旭东仍专注问诊。

  这位山东籍医学硕士,2011年以人才引进身份成为医院首批“金凤凰”,他扎根毕节,一干就是14年。2020年担任科室负责人以来,脾胃病科的学科建设进步很大,先后获得贵州省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诊疗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王旭东的到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毕节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肖良国介绍。在王旭东主导下,该科室掀起“学研热潮”,护士长张娟已跻身硕士梯队,青年医生罗天赐在2025年博士招考中过线。

  在毕节市中医医院掀起人才强科浪潮的同时,毕节市汇江蚕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正通过人才加持,助力产业升级。

  近日,该公司负责人张应祥眉眼舒展——农学硕士黄桥深的到来,让他期盼已久的桑葚酒成功研发。

  这位重庆西南大学的高材生,以人才引进身份被纳入毕节人才“蓄水池”,去年10月带着使命进驻该公司,短短半年便带领团队突破配方技术壁垒,成功研发桑葚酒,为企业劈开一条产值跃升的新航道。

  这不仅是一瓶果酒的诞生,更是毕节“引才磁场”与“育才沃土”的同频共振。

  自2023年以来,毕节累计引进全职事业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613人,引进集聚“银龄人才”153人、重点人才“蓄水池”入池人才4人、“四不唯”引进特殊人才6人,“智汇毕节”行动取得实效,成功将人口数量优势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记者 马红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