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实数融合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6 11:46:4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芃达 点击: 评论:0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

  日前,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实数融合发展观察(2025年)》认为,我国逐步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2012年至2024年,实数融合发展指数增长约3倍,年均增速为12%。

  “工业是实数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数据要素正加速向工业领域全环节渗透应用,形成了基础数字化、大数据分析、AI驱动创新优化、基于数据协同的网络化组织等4类典型模式,赋能精准决策,构建更加畅通的供需循环体系。

  在研发环节,实数融合驱动创新范式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变革,药物和材料领域有望率先实现新突破。例如,某科技公司利用AI技术辅助设计,使高能量密度电池电解材料研发周期缩短近一半。在生产环节,实数融合从质量、工艺、设备、物流、安全等多个维度提升生产效率,并从巡检、配送、质检等外围感知智能,向预测维护、故障诊断、降低能耗等机理融合智能跨越,并最终实现综合决策智能。

  此外,实数融合助力制造业构建敏捷快速的供应链网络,利用数字技术完成订单自动跟踪、物流路径优化等,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机器学习技术则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计划等,增强供应链柔性。“某智能工厂将设备、数据以及合作伙伴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资源信息化集成,推动传统供应链由线性链条转化成生态网络。”王志勤说。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工业企业需要以数字化场景为抓手、数据为核心、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快工业大模型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东浪潮智能生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龙告诉记者,公司面向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设备运维等工业生产领域,打造智能生产数据分析平台。以“大模型+小模型”融合应用方式,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例如,福建东亚机械携手浪潮智能生产,基于智产大模型,定制视觉质检软硬一体化设备,提出“缺陷检测—原因分析—质量改进”完整解决方案,质量改进效率提升50%。

  作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底座,工业互联网在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融合应用已覆盖41个工业大类。“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构建工业模型语料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全国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约400万家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工信部将以释放规模化应用效能为主线,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此外,工信部还将实施“链网协同”工程,发布船舶、石化化工、汽车、纺织等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应用指南,分类遴选典型应用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高水平、高标准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和5G工厂建设,深入开展“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攻坚期,促进实数融合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我们应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构建适应实数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王志勤建议。(记者 李芃达)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