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聚焦>民生频道
绘就水美好“黔”景——贵州按下水利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贵州文化网发表于:2023-12-08 14:37:11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张佳鑫 冉军 张智杰 黄浩海 孟梦 刘珊宇 点击: 评论: 0

“我们所在的位置海拔500多米,村里最高处海拔约2000米,农村供水点都较为分散,因此扬水和管护成本都较高。水厂实际收取的水费往往低于供水成本,只能靠城镇供水利润勉强贴补这部分亏损。”贵州省都匀市匀东水厂负责人在厂区指着远处层峦里隐约可见的房舍说。

黔南州小七孔68级跌水瀑布 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匀东水厂的困境是贵州水利建设难点的真实写照。贵州全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势落差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极大制约发展。

工作人员在南明河清淤 黎敬程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水利建设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543座,全省年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3.7亿立方米,五级河长超2.2万名,2022年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治理水土流失2.99万平方公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在多重约束条件下,贵州努力按下水利高质量发展“快进键”,为资源禀赋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

镇宁县城污水处理厂打造生物检测池 王秀芳 摄

水利蓝闪耀——

水网建设补齐短板,长效机制持久惠民

铜仁市锦江风光 刘宗莲 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90.8米高的平寨水库大坝主体横卧于两山之间,气势恢宏。不远处,水库输水工程取水隧洞和输水干管建设火热进行中。

“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完成98%,即将准备下闸蓄水验收。”黔南州水务局高级工程师罗龙金介绍,平寨水库建成后可解决惠水、平塘、罗甸3个县7个乡镇共22.91万人饮水问题、13.67万亩耕地灌溉问题及“中国天眼”天文科普文化园、边阳工业园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类似的建设在贵州多地齐头并进,2023年10月,遵义市观音水库工程截流阶段验收会议召开,10月15日,观音水库工程成功截流,较初步设计批复工期提前1年左右。

观音水库工程作为列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可为贵州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特别是对遵义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重要作用。

顶层设计,全力推动。为集中力量补齐工程性缺水这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2023年5月15日,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16座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优化蓄、引、提、调等调控手段,新增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年均完成水利投资持续在300亿元以上。同日,贵州省水利厅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精准调度攻坚任务。要求市县比照印发工作方案,清单化推进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贵州坚持库网同建稳水源,将骨干水源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水网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提高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获批92个水利工程用地手续,共完工建设54座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工程管网626公里,开工19个水网连通工程和75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全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贵州省水利厅为有效破解“重建轻管”难题,以夹岩水利枢纽等工程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构建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提升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水平。水库运行管理推行“一库一档案”,将水库特征参数、效益发挥、运营状况等纳入贵州省供水调度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不断提升水库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让水库工程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越来越多的骨干水利工程和经过治理的河道等构成的水网,与电网、高速公路网、高铁网、高速通信网等共同构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经纬线”,为贵州发展注入新活力。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杨良强 摄

生态绿盎然——

水足水清水畅水美,巩固最大发展优势

毕节黔西县、乡、村三级河长在乌江水系鸭池河铁石河段巡河 熊军万 摄

节水,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至关重要。

提到节水,在入选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块石头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学校在改造校内输水管网时发现一处漏水点,长年累月的滴漏水已经把一个大石块侵蚀成鹅卵石。积年累月管网漏损造成的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校长将这块石头收藏,因为它“价值百万”。

如今,学院不仅治理了跑冒滴漏问题,还采用“利益分享”模式,借助财政资金补贴,充分调动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强化节水改造、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节水宣传“三举措”,把节水工作做到了“滴水不漏”。

推进“社会资本参与、集成技术、节水改造、收回投资、长效管理、分享收益”的合同节水商业模式,是黔南州开展节水工作的有效作法……黔南州充分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在多领域联合推动节水工作,大力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强化节水宣传,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近两年连续获省政府激励。

行动方向明确,方法各有千秋,黔南州的节水成效是全省工作的映射,各地的有效举措汇聚成贵州全省节水工作的磅礴之力。2023年8月,水利部公布了2022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贵州获得优秀等级;贵阳市白云区、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入围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贵州省已有46个县(区)先后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提前达到并全面优于国家规定的2025年建成率达40%的目标。贵州近年来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贵州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通过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完善机制、统筹规划、树立标杆、示范引领、加强宣传等手段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以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力保障贵州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贵州全面推进水生态建设的一个典型侧面。贵州还加大水生态保护,推动河湖管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创新河湖长制机制,扎实推进“集中巡河”与“常态巡河”相结合,持续巩固提升“河湖长﹢检察长”等监察、司法协作机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谋划开展好督导检查和联合执法监督,改进完善河湖长制“三考”过程管理,多形式激励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共同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岸下岸上齐发力,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水电绿色改造升级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修复自然生态,全面提升水源土壤涵养能力。

黔南州荔波县水生态环境优美 杨良强 摄

民生红鲜亮——

全面保障民之所盼,充分释放发展红利

南明河上游天河潭秋色 李光荣 摄

2022年是贵州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旱的一年,但居民生活与往日别无二致,水库等水利工程成为有效抗御此次旱灾的关键。

都匀市大河水库就是“抗旱先锋”中的一员。这座夹在峡谷之间的中型水库,在干旱时节保障了都匀经济开发区和输水线路沿途村寨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

“大河水库2017年通过导流阶段验收后,就通过临时提水泵站向都匀经济开发区水厂应急供水,为贵南高铁都匀东站、都匀一中、都匀医专等正常运转提供了用水保障。”黔南州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浩杰说。2017年以来,大河水库已累计向都匀经济开发区和输水线路沿途灌溉和农村饮水供水630万立方米,汩汩清水转化为民生甘露。

作为“重器”的水库在防汛中能有效发挥拦洪、调峰、错峰的重要作用,在抗旱中也持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据了解,即使持续干旱,大河水库蓄水量也完全能够保障都匀经济开发区到2024年汛前的用水需求,紧急抗旱情况下,还可向都匀市区提供应急供水水量1900多万立方米。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鱼塘水库每年为工业园区供水约200万立方米,保障了天柱化工、贵州宏泰、同源中药、中邦渔业等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

在贵州宏泰钡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厂办负责人蒋文凡说:“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用水需求逐年攀升,感谢鱼塘水库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水源,这是我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目前,这家年产22万吨钡产品的“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7.5亿元,解决了当地近400人的就业,也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水生态、水环境的优势在助力当地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黔东南州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水库达154座,大水面养殖面积18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37万亩,居全省前茅。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如今的贵州,正在多措并举激活资源,使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

岑巩县凯本镇毛口村寨庆鲟鱼养殖基地 钟勇 摄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水旱灾害防御有效,沃野良田滋润及时,农村饮水旱年无忧,水清岸绿万象景美,管网供水稳定充足,沿着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成果惠民的方向不断精进……新征程中,贵州将扛起水利担当,满足群众所想,供给区域所盼,保障生态所需,支撑未来所向。

作者|张佳鑫 冉军 张智杰 黄浩海 孟梦 刘珊宇

原标题:《中国水利报丨绘就水美好“黔”景——贵州按下水利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留言反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投诉维权:924028811@qq.com 洽谈合作15086320111

黔ICP备12003314号-2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