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近日,走进黔西市文峰街道双星社区马铃薯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一簇簇的马铃薯长势喜人;村民三三两两地散落其间,娴熟地除草、浇水、施肥……
“今天,气温比较高,土壤的湿度不够,我们早早地就启动滴灌,确保水分准确供给。”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周达军蹲在地头,指尖轻捻湿润的泥土,“刚刚正好,过会儿就可以关闭滴灌。”
时下,正值马铃薯块茎膨大、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土壤湿度过高会导致薯块畸形或腐烂,需通过滴灌或膜下暗灌维持土壤水分稳定。
那么,怎么确定土壤湿度是不够还是过高?
“以前,纯靠经验,很容易出现偏差;现在,经验加仪器,妥当很。”周达军手持测土仪边测量边介绍,今天这块地,土壤湿度在40%以上就可以不用浇水。
“我是本地人,在黔西种植马铃薯已有5年了,双星社区这里土壤适宜种马铃薯,发展还是可观的。”谈及马铃薯种植,周达军打开了话匣子。
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关键。除了施肥及日常做好管护外,还要注意排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等,“这样马铃薯根系才发得好,产量和品质才上得来。”
离马铃薯种植基地不远的地方,3万南瓜苗郁郁葱葱,基地务工的村民孙正荣在用喷壶轻洒苗床。
“再过几天,这些苗就要拿出来种植了。”周达军栽种之前就已估算过,部分马铃薯采收后,第一批南瓜苗即刻接茬,确保应种尽种、应栽尽栽、地不撂荒。
“早熟马铃薯种140亩、现有南瓜育苗600盘、后期再育南瓜苗1000余盘……”春日暖阳下,周达军扳起手指,细数种植计划。
给南瓜苗洒水的村民孙正荣,也在细数自己的种植计划,“过几天,马铃薯要采收,接着就是南瓜移栽、采收……基地的活路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天活就有120元的进账。
“马铃薯亩产约3吨,南瓜亩产在3到5吨之间波动,主要销往广州、贵阳等地。”周达军算了一下,基地马铃薯、南瓜年总产量最低都有800多吨。
目前,已育好的南瓜苗,一盘有50苗,共3万苗。待基地马铃薯全部采收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南瓜育苗。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