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资源富矿”到“产业生态链” 贵州新能源上下游协同破局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7 23:31:11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张秀云 点击: 评论:0

威宁山上的光伏板和风力发电 张秀云 摄

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磷矿等资源禀赋和政策创新等,贵州新能源产业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绿色转型的重要增长极。

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抓手,贵州加快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做优做强新能源产业。上游原材料、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场景协同发力,新能源产业呈现“规模跃升、融合创新、链条延伸”的发展态势,为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注入强劲动能。

上游:深挖资源潜力 筑牢产业发展之基

日前,在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总装”车间,每2分钟左右就有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来到车间“OK线”,再经过路况实测和各类性能检测且合格后,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该款汽车已销往国内31个省份,超过270个城市。

加快建设“电动贵州”,建成贵阳弗迪电池二期项目、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贵州基地,新能源电池产能达38吉瓦时;吉利新车型产销两旺,长江电动重卡实现本地化生产,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万辆……在“新能源+”赛道上,这些因地制宜构建“电动贵州”产业生态圈的一个个切片,是贵州抢占新能源汽车新高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贵州以新能源汽车为牵引,聚焦整车能力提升、加快推广应用、完善配套设施、加速产业融合、构建产业生态等,加快推进“电动贵州”跑出加速度。

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贵州”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加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

上海电气贵州龙里风电产业园 大型风电叶片制造基地。

而贵州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国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使用了“贵州磷”元素,依托贵州“富矿精开”战略推进,上游产业的配套优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整车制造企业选择贵州作为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提升,贵州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全省车桩比达到2.5:1,也基本形成“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中游:装备制造赋能 促产业链攀高

贵州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引领,从一块板一片“叶”到一条链,推动着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

16秒就能生产一块光伏板!近日,在位于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光伏组件产品经过20多道工序生产下线,即将发往全国市场。

这也是全省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2022年,威宁与贵州长通集团合资成立公司,以商招商吸引浙江一道新能、江苏国强兴晟等行业头部企业逐步落户,打造了集光伏组件、储能、逆变器、风机机组生产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

据悉,2024年,一道长通光伏组件产值达10亿元,和远景新能源合作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也即将建成,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目前,长通集团还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从市场端助力现有产业技术改造,推动贵州铝加工产业与玻璃产业的产品研发从建筑转为新能源配套的铝边框、光伏玻璃,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让产业链附加值得到最大化提升。

4月23日,在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上,上海电气与龙里县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规划布局打造上海电气风电“一总部一基地三中心”,建设上游材料、核心部件、风电整机到运维服务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目标朝着打造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据介绍,到2026年,龙里产业园风电年产值预计达30亿元,2030年,争取带动上下游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装备全产业链,使贵州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下游:应用场景丰富  绿色经济奔涌向前

在贵州大山之巅,一块块光伏板“借光生电”,一座座风机“吞风吐电”的清洁能源项目,在“新”产业赛道上“风光”无限好。

4月9日,在位于遵义市播州区的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贵州华电遵义播州同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在一座座办公楼和厂房屋顶整齐排列,项目去年11月开工建设,有望今年5月建成并网发电。

“项目预计年发电量有370万度,整个园区目前年用电量在600万度左右,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后,可解决园区60%的用电量。”项目实施方华电(遵义播州)新能源公司项目经理袁岭介绍,该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发电自发自用就近消纳,余电还可增量上网,也将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

同样,在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枫香镇交界处的枫乐风电场,迎风招展的18台风电机组正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该风电场去年10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1.9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7万吨。

枫乐风电场

贵州因地制宜,积极发挥水能、风能、太阳能及页岩气资源优势,加快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光伏与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页岩气产能不断提升,智能电网配套不断升级。

2024年,贵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2020年增长43%,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5%;新能源发电装机比2020年增长117%,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0%。建成了黔西南毕节六盘水等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成了洪家渡、光照等一批水风光一体化项目。

“贵州风光资源与水电互补性强,通过‘风光水储’一体化开发,既保障了电力稳定供应,又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消纳。”贵州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过58%,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000万吨,能源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贵州新能源产业通过上游资源集约开发、下游市场精准对接,探索出一条“资源+技术+应用”的立体化发展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来源:天眼新闻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