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如今,在线预订机票、酒店等旅游服务,或是参与国际性展会活动都已变得轻而易举,大大提高了工作、生活的便利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些线上旅游平台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价格波动较大、退改政策不透明,使消费者在需要更改或退订时面临困扰;个人隐私在这些平台上也存在泄露的风险;此外,对于国际性展会活动而言,术语的不统一和标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为推动旅游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由中国牵头制定的《旅游及相关服务 在线旅游机构(OTA) 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服务指南》与《展览与活动第1部分:术语》两项旅游国际标准近日正式发布。这是继2024年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首个由中国牵头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国际标准之后,又推出的两项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从国际标准追随者向引领者的跨越。
两项国际标准于2021年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历时3年研制,经ISO全体成员国投票一致通过并如期发布,其中《旅游及相关服务 在线旅游机构(OTA) 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服务指南》是全球首个在线旅游领域的ISO国际标准,由中国牵头制定;《展览与活动第1部分:术语》是我国在展览与活动领域牵头制定的首个ISO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磊 制图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线上平台已成为游客出行时预订住房的主流方式,人们对便捷旅游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是部分平台房源管理不够规范、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在线住宿预订缺乏统一标准。”标准的中方主要起草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介绍,这次发布的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服务标准,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在线住宿预订平台的相关服务,以期预防和减少到店无房、捆绑消费、数据泄露等问题。通过责任明确化、信息透明化、流程规范化、安全保障强化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系统性地构建了用户、平台和商家三方互信机制,进一步促进在线住宿预订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退改难的痛点,商家须清晰公示退改政策并予以说明,注明“免费取消”或“不可取消”……《旅游及相关服务 在线旅游机构(OTA) 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服务指南》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责任、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质量改进共九个章节,为全球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提供了统一的服务指南,让游客更加放心享受住宿预订服务。该标准通过规范全球在线住宿预订平台及其服务,清晰划分了平台方和住宿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明确了订购服务、支付服务、退改服务和评价服务等环节的服务条款,提出了信息安全、财务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要求,提供从房源真实性到用户隐私保护的全程保障,让全球游客尽享安心游。
在保障用户对附加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减少大数据杀熟、非自愿捆绑消费和隐性消费等现象方面,该标准建议预订平台不根据浏览记录、消费习惯、出行偏好等大数据分析设定不公平的交易条件;针对隐性消费的问题,商家的费用明细须清晰透明,并指出平台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推荐其他辅助服务,但不宜将接送服务、出租车或租车优惠券、景点门票和保险等服务设置为预订过程中的默认选项,避免隐性捆绑消费。通过价格透明化、保障用户自主选择权等方式,减少非自愿的消费纠纷,让用户订得明白、安心。
为发挥在线住宿预订平台的大众监督作用,该标准还构建了一个真实、公平且友好的评价体系,建议预订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严格验证评论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严控商家刷好评的行为和部分用户的不当评论。同时,标准建议平台赋予用户在规定时间内编辑评论、按照不同指标筛选评论的权利,进而优化用户的评论阅读体验。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信度和用户满意度,促进在线住宿预订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行业中,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该标准还强调了在线住宿预订的无障碍服务,确保特殊群体“预订零障碍”。标准列出了《关键无障碍功能清单》,强调了停车位、道路、接待处和服务等方面的便捷性,并建议在卧室、浴室等关键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值得关注的是,标准建议以文本、音频或盲文等多种形式提供住宿预订信息,以确保在线住宿预订平台适用于各类群体,让“订房无门槛”成为行业服务底线,进而为全球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公平、更舒适的旅游住宿预订体验。
业内专家表示,《旅游及相关服务 在线旅游机构(OTA) 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服务指南》的实施,可以为各国在线住宿预订平台提供参考依据,有效解决预订过程中的服务不规范、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在国内,通过规范我国在线住宿预订平台及其服务,提升中国旅游服务品质和透明度,有助于打造“中国服务”金字招牌,在入境免签的背景下让国际游客愿来、敢来、放心来;在国外,各国在线住宿预订服务规范的统一能够减少中外旅游信息差,让中国游客出境时能够享受从预订、退改到入住的无差别服务,帮助中国游客境外安心游。未来,随着标准的逐步推广,全球在线旅游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化、可持续和创新性的发展新格局。
在全球文商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会展行业在文旅融合、经贸合作、消费促进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会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会展业逐渐扩展至展览与活动领域,新形式、新领域和新概念不断涌现,部分术语内涵发生变化,亟须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概念体系,以促进全球展览与活动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展览与活动第1部分:术语》顺势推出。该标准是对由新加坡牵头制定的2008年版本进行的全面修订与更新,旨在规范全球展览与活动术语体系,消除了因标准缺失和内涵变化而产生的模糊和误解,促进共同理解。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可以更好地参与和组织展览与活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此次标准修订涉及标准名称变更、标准结构优化、术语增删以及术语定义更新,涵盖个体和实体(即参与展览与活动的各类人员)、活动类型、相关活动(即展览与活动中的配套活动)、实体物品和其他等五方面共94个与展览和活动相关的术语。
与原标准相比,此次修订在多方面进行了明显改进,如为更全面地覆盖展览与活动行业的相关内容,此次修订将标准名称从“展览与会议术语”更改为“展览与活动术语”,进一步拓展了标准范围。同时,为适应近年来展览与活动领域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展贸协同的趋势,本次修订首次提出并纳入了“相关活动”这一新类别,即展览会议的配套活动,并提出了“现场服务”“商务配对”“展位分配”“统计分析”“数据审计”等术语,完善了标准结构,有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规范性与运行效率。另外,此次修订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展览与活动领域的概念体系,总计新增39个专业术语,不仅覆盖了传统展览、会议等线下活动的定义,而且着重增加了体现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术语,包括混合式和线上展览及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订还结合展览与活动行业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趋势以及标准范围扩展的实际,修改和完善了部分术语,以反映当前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术语的准确内涵。例如随着线上展会、虚拟展览的出现,现场人员已经不再是必要条件,Exhibitor(参展商)的定义也同步修改。
“我国牵头的这两项旅游服务相关国际标准,在全球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中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同时有利于国内旅游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规范和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共同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放心、高质量的服务。”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风控部总经理李广表示,标准的发布力求促成交易各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交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平衡保护各方利益,对于积极促进和扩大旅游、展览活动等国际间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两项标准目前已被英国、保加利亚等国分别采用为国家标准。考虑到国情和语言差异等因素,我国通常也要把国际标准研究转化为国家标准后再实施应用。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国际化工作,在输出中国经验的同时,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将适合的国际标准采用为国家标准,促进全球旅游服务管理的协调发展和服务提升;推动展览与活动领域的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